写景抒情
秋天写景
咏物抒情
怀古抒怀
写鸟
隐居生活写照

译文

译文:布帘低垂,城市弯曲的小路通向稀疏的楼房,我坐着身躯,周围环绕着紫色的桑树,手中捧读半卷书漫游。
译文:在寂寞寒冷的冬日里,看到花蕾温存地梳理着鹤的羽毛般的丝絮,尘世间的风尘人事让我已经放下与渔人相伴的钓钩。
译文:我在高耸的茅草屋中托付了我的双目所见的余光,陪伴我的短剑已发出哀鸣声已有十个春秋。
译文:且让我独自吟咏诗歌,与燕雀为伴,在青山的白墙下,卧于黔娄之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彭孙贻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首联“布帘城曲枕疏楼,坐拥紫桑半卷游”,以“布帘”、“城曲”、“疏楼”等意象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幽静的环境,诗人独自坐在紫桑树旁,半卷着书卷,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这里的“坐拥”二字,不仅描绘了动作,更蕴含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颔联“寂寞寒花温鹤絮,风尘人事罢渔钩”,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与静谧的氛围。寒花在冷风中摇曳,鹤絮轻盈地飘落,这些自然景象都显得格外寂静,仿佛连风声也变得温和。而“风尘人事罢渔钩”一句,借渔翁收起鱼钩的形象,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寻求心灵解脱的愿望。颈联“茅堂高寄馀双眼,短剑哀鸣已十秋”,转而描写诗人居住的简陋茅屋,虽处高处,却依然能看见远方的景色,这既是对生活条件的描述,也是对诗人精神世界的映射。而“短剑哀鸣已十秋”则可能寓含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沧桑的感慨,以及对某种理想或抱负未能实现的哀叹。尾联“且复孤吟随燕雀,青山白榻卧黔娄”,表达了诗人即便身处孤独,也要坚持自我,随心所欲地吟诗作赋,如同燕雀般自由自在。同时,“青山白榻卧黔娄”这一句,引用了古代隐士黔娄的故事,象征着诗人追求的是一种超越物质、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愿意像黔娄那样,与自然为伴,过着简朴而充实的生活。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世俗压力下寻求心灵解脱的努力。

彭孙贻

3517首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您喜欢

村中晚兴
明·许继
微吟循清流,长眺际遥缡。山秋云气深,野晚日色浅。危柯凉似振,时稼熟初偃。一念故林居,情随飞鸟远。
唐·陆龟蒙
枕映疏容晚向欹,秋烟脉脉雨微微。逆风障燕寻常事,不学人前当妓衣。
题韦深道寄傲轩
宋·李之仪
南窗何似北窗凉,寄傲来风各有方。千古光辉如昨日,一时收拾付新堂。已惊盏里醅初绿,更觉篱边菊渐黄。就使主人官即显,此门高兴定难忘。
题赵松雪画(其三)
明·虞堪
玉箫吹断几黄昏,南国风流竟莫论。帝子不悲秋色晚,墨痕何以著啼痕。
木兰花慢
清末近现代初·汪东
爱秋岚静窈,数携策,共追寻。正瘦菊篸篱,丹枫绚野,途转幽深。栖霞最名胜处,讶千盘、危隥薜萝阴。忽睹厓段篆刻,二徐字比兼金。知音。恨不同时,摩倦眼,费沈吟。问祭酒书传,悬针.....
诉衷情·云英
清·曾廉
广寒宫殿太凄清。玉宇夜长晴。未知捣霜成否,有路问云英。眉影黛,鬓云青。倚银屏。秋波凝处,天上人閒,一样閒情。
南歌子·游仙词
明·王锡爵
月色依微照,云光浅淡流。卷帘同上最高楼,试看海天万里、好清秋。酌酒金螺小,调笙玉指柔。更深鹤背冷飕飕,劝我今朝且住、莫归休。
荅人见寄(其一)
明·郭奎
五色新衣照日鲜,平生湖海气飘然。茅容孝养如今日,苏武生还忆去年。秋水芙蓉花共洁,岁寒松柏操弥坚。巴人拟和阳春曲,昨夜援琴理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