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竿
村居田园
写景
动物
情感
思乡
忧民

译文

避世隐居我感到安逸,隐于卑微之地与世俗相宜。
垂钓时惊扰了水中的野獭,蝴蝶粉触碰到了游动的细丝。
村落里没有官长,邻居的老人懂得吟诗作赋。
远方听到朝廷的狩猎之声,泪流满面询问朝廷安危之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避世隐居于乡村的生活状态,充满了自然与宁静的氛围。首句“避世吾安适”,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接着,“卑栖俗颇宜”一句,既是对当前简朴生活的肯定,也暗含对世俗繁华的不屑。“鱼竿惊野獭,蝶粉触游丝”两句,生动描绘了乡村生活中的小景致。鱼竿的轻轻一动,惊扰了溪边的野兔,蝴蝶在花间飞舞,不经意间触碰到了游丝,这些细节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通过这些景象,诗人不仅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寄托了自己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村落无官长,邻翁解赋诗”则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社会的淳朴与和谐。没有官府的压迫,邻里之间关系融洽,甚至能够共同创作诗歌,体现了乡村社会的淳朴民风和文化氛围。最后,“遥闻天北狩,流涕问安危”一句,将视角转向更广阔的社会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在避世的同时,诗人并未忘记国家和人民的安危,体现了其深厚的家国情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避世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怀,以及对自由、和谐生活的向往。

彭孙贻

3517首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