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讲
寺
非
两
湖
全
绿
,
当
天
月
一
痕
。
草
柔
春
耳
耳
,
塔
迥
石
言
言
。
花
市
香
俱
贱
,
山
家
犬
不
村
。
饭
僧
钱
施
尽
,
典
鹤
具
壶
樽
。
写景
地点
春天
抒情
花市
山家
草柔
塔迥
典鹤具壶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花讲寺的静谧与幽深,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周围自然景色的柔美与生机。首句“非两湖全绿,当天月一痕”以对比手法,强调了月光在湖面上的独特映照,不同于满湖皆绿的寻常景象,展现出一种静谧而独特的美。接着,“草柔春耳耳,塔迥石言言”两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春草轻柔地生长,仿佛在细语低吟;高耸的佛塔与坚硬的岩石似乎也在对话,传递着某种深邃的信息。“花市香俱贱,山家犬不村”则将视角转向了寺庙周边的人文环境,花市中的香气弥漫,却显得平易近人,不显贵重;山家的犬吠声,虽是乡村常见的声音,但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别有一番风味,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最后,“饭僧钱施尽,典鹤具壶樽”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生活的关注,以及对僧侣们生活状态的同情与理解。饭僧的钱已经施尽,可见寺庙经济并不宽裕,但依然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所需;而“典鹤具壶樽”,则可能是在说为了招待客人,不惜典当物品,显示出寺庙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对礼节的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花讲寺及其周边环境的宁静之美,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和生活哲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深刻感悟。
彭孙贻
3517首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二)葭萌驿作
宋·陆游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过灵隐寺至石人岭有怀钝丁借秋阁礼九莲观音之约
清·朱枫
花飞欲尽奈何春,赖此扶筇自在身。涧水有香松粉落,寺门无路蕨拳新。深林数笋频留步,远壑寻源屡问人。回首借秋高阁上,隔年尚滞九莲因。
答赵壶石象山松下见怀原韵
清·李澄中
别后桃花几遍开,旧题石壁长莓苔。屋梁月落天南北,山路云深梦往来。幽洞尚留寻胜屐,故人多负出群材。须眉空向他乡老,好护新松待我回。
送王生归家
明·罗伦
王家兄弟好,吾道在南安。礼乐开三极,阴阳浑一丸。春深冰自水,人去雪犹寒。天末凉风起,浮云正好看。
题珍溪朱南凤书院
明·朱谏
雁荡诸峰尽向西,芙蓉水落到珍溪。琼枝玉树连书屋,白石清泉带柳堤。雨过杏川看犊饮,春深草阁听莺啼。眼前即是神仙地,何必桃源更问蹊。
戏綵堂
明·解缙
春风庭砌长兰苕,堂上慈亲冠凤翘。綵服尊前映朝日,回銮紫诰下青霄。
癸亥春
宋·张嵲
荒村渺渺不知春,三见篱边物态新。渐习鱼虾解蛮语,自疑元是魏塘人。
春初夜书
宋·寇准
水国淹留岁月空,云山东去阻千重。欲令遥夜春愁薄,须赖黄醅腊酒浓。南浦有潮舂栅锁,西窗无睡怯岩钟。谁家几点畬田火,疑是残星挂远峰。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