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云
岫
四
首
次
伯
父
孝
廉
公
韵
(
其
一
)
积
翠
苍
茫
绝
壑
开
,
幽
岩
仄
径
绕
丹
台
。
忽
看
孤
蜃
中
宵
出
,
却
喜
天
鸡
送
曙
来
。
渡
涧
采
芝
寻
绮
角
,
入
林
把
臂
友
宗
雷
。
云
深
不
觉
山
峦
晚
,
雪
乳
分
泉
带
月
回
。
写景
山水
咏物
抒情
怀古
写山
赞颂
季节
秋天
地点
云岫
译文
翠绿的山峰高耸入云,陡峭的山谷中景色绝美,一条幽静的岩路曲折地绕着红砖台阶延伸。
突然看到孤岛之上,像幻境般的巨型贝壳(可能指海市蜃楼)在深夜出现,又惊喜地看到天鸡报晓,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
渡过溪涧,采摘灵芝草,寻找带有奇异角状的植物(可能是一种传说或隐喻),进入树林,与友人宗雷紧紧相随。
在深邃的云雾中游玩,不知道时间已经过去多久,山上夜色已经转白。此刻下山,犹如在月色下品尝着雪乳般的泉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攀登云岫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内心感受。首句“积翠苍茫绝壑开”,以“积翠”形容山色浓绿,以“苍茫”渲染出一种深远辽阔的氛围,而“绝壑开”则展现出山势的险峻与壮观。接着,“幽岩仄径绕丹台”一句,通过“幽岩”和“仄径”的描绘,营造出一条蜿蜒曲折、通往神秘之地的小路,而“丹台”则暗示着此处可能隐藏着某种神圣或超凡脱俗之物。“忽看孤蜃中宵出,却喜天鸡送曙来。”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前句描述夜晚突然出现的孤独蜃景,后句则以“天鸡送曙来”表达清晨的喜悦与希望。这里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更替,也隐含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循环。“渡涧采芝寻绮角,入林把臂友宗雷。”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探险的情景。他穿越溪涧,寻找仙草,与林中的朋友——“宗雷”(可能是指雷神或某种象征力量的存在)相握手臂,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对友谊的珍视。最后,“云深不觉山峦晚,雪乳分泉带月回。”这两句诗以“云深”衬托出山峦的高耸,同时也暗示时间的流逝。诗人似乎忘记了时间,直到月光下的泉水被雪水滋润,才意识到夜已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内心的宁静,以及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与对友情的珍惜。
彭孙贻
3517首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