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景
秋景
地点
雷峰
怀古
抒情
情感
思乡
赞美
山水

译文

清池中倒映着雷峰塔的影子,那是僧人指引的方向。
松树遮挡着光线,以至于忘了现在是正午时分。秋天阴沉沉的天气和傍晚的钟声互相映衬。
放出活鱼时听到他们听到的经文偈语,水边,有水碓和碓杵的声音。
想要理解从西边来的意思,穿上草鞋和手杖跟上去一探究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雷峰塔废墟的凄美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首句“清池沉倒影”,以“清池”为背景,映衬出塔影的静谧,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接着,“僧指是雷峰”一句,将视线引向远方,仿佛僧人手指之处正是那座曾经辉煌的雷峰塔,暗示着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松暗忘亭午,秋阴报晚钟”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废墟的荒凉与时间的流逝。松树在秋日的阴云下显得更加苍老,亭午时分似乎被遗忘,晚钟的响起则像是对过往时光的哀悼。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与废弃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放生鱼听偈,碓楮水随 Oaks”两句,诗人将自然界的生物与人类的行为联系起来,通过“放生鱼”这一行为,赋予了自然生命以灵性,仿佛它们也在倾听僧人的教诲。同时,“碓楮水随 Oaks”中的“Oaks”应为“流”,形象地描绘了水流随着舂米的节奏流淌,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最后,“欲识西来意,芒鞋及短筇”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西来意”的探寻,这里的“西来意”可能指的是佛教的教义或某种精神追求。诗人通过自己的行走,象征性地踏上了心灵之旅,寻找内心的平静与真理。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彭孙贻

3517首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