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
写景
山水
写秋
赞美
地点
情景交融
送别情感

译文

夕阳的余晖洒在林角,送走了晚霞的绚烂,千片落霞向西边飘去。
寒冷的潮水涌向岸边,如同给人一个猛烈的冲击,将人掀起。而残留的菊花,却在秋霜中展现出高傲的气势,向客人炫耀其坚韧。
穿着野服的旅者背着鹤形器具,半束着的道书则系在牛腰之间。
不需要麻烦那些深情的野僧款待,山色自然会以它的魅力邀请我,就像短小的木屐鞋(一种古代的鞋)邀请我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首联“林角斜阳送晚熛,落霞千片迥西飘”以夕阳与落霞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斜阳的余晖与远处飘散的落霞相互映衬,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颔联“寒潮到岸冲人起,残菊留霜向客骄”则通过寒潮与残菊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季节的更替与自然界的生机与衰败。寒潮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寒冷,也激起了岸边的波澜,而残菊在霜雪中依然傲然挺立,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颈联“野服一量装鹤背,道书半束系牛腰”描绘了诗人穿着朴素的野服,骑着鹤背,手中拿着半捆道书的情景。这一联巧妙地结合了仙鹤与道家文化元素,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尾联“无烦野衲深相款,山色能将短屐邀”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向往。山色邀请诗人前来,无需繁琐的礼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和时代特色。

彭孙贻

3517首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