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济
赴
举
兼
省
觐
相
从
同
是
日
边
人
,
两
见
江
南
碧
草
生
。
冯
铗
车
鱼
初
倦
客
,
梁
山
风
雨
苦
思
亲
。
虹
桥
刻
柱
前
盟
苦
,
兽
锦
裁
囊
丽
曲
新
。
袍
雪
纷
纷
君
莫
顾
,
汉
皇
终
自
识
平
津
。
写景
抒情
咏物
励志
思乡
秋节
离别
地点
梁山
写雪
怀古
译文
我们相聚如同来自日边的人,一起目睹了江南碧草生长的景象。
旅途中稍感疲惫的游子乘坐着车马,心中的思念却在山雨中的梁山愈加强烈。
昔日的誓言在虹桥刻下的柱子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美丽的曲调则用兽锦裁成的新囊装着。
面对纷飞的雪花,请不要只顾着自己,因为汉皇最终会认识到并珍惜像你这样的平津之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念与思索交织的复杂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经历的描述,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亲人的深切思念。“相从同是日边人”一句,设定了一种共同度过时光的友情基础。随后,“两见江南碧草生”则展现了诗人对于江南自然景观的第二次体验,碧绿的草地似乎带有某种新的生命力。“冯铗车鱼初倦客”此句中的“冯铗”,可能指的是船只,而“车鱼”则是古代一种交通工具的名称,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在旅途中并未感到疲惱,表达了一种坚持和不懈怠。紧接着,“梁山风雨苦思亲”则描绘了在风雨交加的环境下,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苦。“虹桥刻柱前盟苦”一句中的“虹桥”,可能是指彩虹或彩虹形状的桥梁,而“刻柱”则暗示了一种坚定的承诺或誓言。这里,诗人似乎在回忆与某人的约定和承诺。接下来的“兽锦裁囊丽曲新”中,“兽锦”可能是指装饰精美的行囊,而“裁囊”则是指制作或整理这些行囊。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旅途准备工作的关注和对未来旅程的期待。“袍雪纷纷君莫顾”一句中的“袍雪”,可能是指衣物上的装饰,而“纷纷”则形容着这些装饰的繁复美丽。这里,诗人似乎在劝告某人不要过于留恋过去。最后,“汉皇终自识平津”中,“汉皇”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皇帝或权贵,而“终自识平津”则表达了一种对权力和地位的认识。这里,诗人似乎在暗示,对于身处高位的人来说,最终能理解的是平静与安宁。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宋祁
1582首
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山中冬夜
唐·张乔
寒叶风摇尽,空林鸟宿稀。涧冰妨鹿饮,山雪阻僧归。夜坐尘心定,长吟语力微。人间去多事,何处梦柴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