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鹿
屿
鸿
西
西
屿
鹿
怀
写景
地点
怀古
抒情
哲理
写山
山水
秋天
佳节
秋天节日
咏史

译文

高台耸立百尺高,雄伟壮观在台阳。它高耸入云,四周空旷。
乘着兴致登高远眺,心怀坦荡,视线开阔无比。
群山环绕如屏似镜,沧海浩渺如金汤般的城墙。
从高处俯瞰平泉,斐亭之外,渭水边千亩的竹林郁郁葱葱。
沿着石阶攀爬,腰脚健壮,拨开云雾,精神焕发。
襟带环绕着鲲身和鹿耳,虎门和鹭屿南北阻隔着岩疆。
再上一层到达最高处,整个齐州只有几点缥缈的烟。
心胸开阔不知道东海的辽阔,直到看见尽头的天边才相信秋天的长。
自鸿濛辟开之后,水向东流去,涓涓细流最终汇入百谷之王。
蓬莱仙境的水很浅,确实存在,激起的浪花冲刷着沙滩形成堤防。
赤崁城西边的海路变化莫测,但安平之地无需用苇船来通航。
风帆和沙鸟时隐时现,西屿的晚霞照在屋梁上。
远处的树木像针一样细小,树林像荠菜一样密集,渔舟唱着晚歌归向渔庄。
应当要看看这些山川是多么的小巧玲珑,魁斗山高高耸立像孙子般行动。
四面环顾之后觉得此地清新宽敞,凭栏吊起古人的悲伤与沧桑。
从鸡笼到打鼓的地方往南,延绵千里引领着人们的目光。
自从被纳入版图以来已经百年之久,这里沐浴着日月的光辉。
钓龙台如今在哪里呢?越王的旧址已经变得荒凉。
美人离去后麋鹿也走了,姑苏的往事让人怀念起吴阊的景象。
燕昭王爱惜人才令人羡慕,从古至今黄金总是能招揽贤良之士。
执笔之人须与雅颂相提并论,灵台上的欢乐声重新响起来。

赏析

这首《澄台远眺》是清代诗人黄通理所作,描绘了站在高台之上,远眺四周景色的壮丽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赞美。首句“高台百尺雄台阳”,描绘了高台之高,气势磅礴。接着“倔起层霄空四徬”一句,通过“倔起”二字,形象地表现了高台的突兀和不凡,同时“层霄空四徬”则描绘了高台周围云雾缭绕的景象,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壮阔的氛围。“乘兴登临一以眺,澄怀远瞩天开张”两句,表达了诗人登高远眺的兴致和开阔的心境。接下来,“环山作屏镜沧海,层城峻壑如金汤”描绘了山峦环绕、城市如城池般坚固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城市的雄伟。“俯瞰平泉斐亭外,渭川千亩森筼筜”则通过俯视的视角,展现了广阔的平原和茂密的竹林,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随后,“循磴缘梯腰脚健,拨云披雾精神强”两句,既描绘了攀登过程的艰辛,也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襟带鲲身萦鹿耳,虎门鹭屿南北当岩疆”运用了“鲲身”、“鹿耳”、“虎门”、“鹭屿”等意象,描绘了山川的蜿蜒曲折,以及它们在地理上的重要性。最后,“更上一层凌绝顶,齐州数点烟微茫”一句,表达了诗人继续攀登的决心和对更高境界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有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人生视野。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