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
上
人
铁
笔
歌
昔
时
智
永
铁
作
限
,
今
时
善
聚
铁
为
笔
。
笔
底
曾
经
百
鍊
功
,
篆
隶
雕
镌
体
非
一
。
揠
波
萦
回
垂
露
瀼
,
金
鹊
虎
爪
相
辉
光
。
琅
函
夜
启
玉
刚
夘
,
笑
倒
籀
史
惊
钟
王
。
我
作
中
台
山
上
记
,
一
挥
四
百
二
十
字
。
聚
也
运
锋
勒
翠
珉
,
至
今
矫
矫
龙
蛇
势
。
草
阁
岩
居
云
气
深
,
上
人
一
来
听
我
吟
。
要
将
铁
笔
化
采
笔
,
丛
林
价
重
双
南
金
。
怀古
抒情
赞颂
写物
地点
书法
译文
译文:过去智永用铁定下界限,如今善于聚集铁制成笔。
译文:笔下曾经经历过百炼之功,篆书隶书雕刻的字体也不止一种。
译文:笔锋如波涛翻滚,垂露如瀼水萦回,金色的笔迹与虎爪般的气势交相辉映。
译文:琅琊函盒在夜晚开启像刚被夘兽撞击般醒目,笑声传来震惊了古代的史学家和书法家钟繇、王羲之。
译文:我在中台山上作记,一挥而就四百二十个字。
译文:聚拢笔锋、收紧线条刻画在翠绿的山石上,至今依然展现着矫健的龙蛇之势。
译文:建在山崖上的草屋被云气深深环绕,每当有高人来访,就听我吟咏诗词。
译文:要把铁质的笔化为彩色的笔,这样在丛林中它的价值就如同两倍的南金(古代对贵重金属的称呼)一样珍贵。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李昱的《聚上人铁笔歌》描绘了智永和尚以铁为材料制作毛笔的传统延续到当代,善聚者更是巧手炼制出非凡之笔。诗中赞美了这种铁笔的工艺精湛,线条流畅如波纹萦回,既有金鹊虎爪的华丽装饰,又有篆隶书法的丰富变化。夜晚打开精美的笔盒,其美足以让古代书法大师惊叹。诗人自述挥毫写下四百二十字,笔力雄健,犹如龙蛇飞舞,展现出铁笔的力度与艺术魅力。在草阁岩居的幽深云气中,上人聆听诗人的吟诵,表达了对铁笔艺术价值的认可,甚至希望它能超越普通金银,成为珍贵的艺术瑰宝。整首诗充满了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敬仰和对铁笔技艺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美的追求。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