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中
书
事
天
气
如
春
盎
,
连
朝
未
有
霜
。
数
蝉
嘶
老
木
,
一
鸟
渡
寒
塘
。
风
竹
写
晴
影
,
水
花
临
晓
妆
。
静
中
观
物
化
,
此
意
等
羲
黄
。
写景
写山
抒情
哲理
静物
秋天
动物
鸟
怀古
田园
译文
天空如春天般明媚,接连数日都没有降霜。
蝉鸣声中老树颤抖,一只鸟儿渡过寒冷的池塘。
风穿过竹林摇曳晴影,水面上花开仿佛临晓梳妆。
在静谧中观察万物的变化,这种意境与伏羲、黄帝的境界相媲美。
赏析
这首宋朝诗人陈必复的《山中书事》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中景象。首句"天气如春盎",以春天般的温暖和生机来形容当时的气候,展现了大自然的和煦与宜人。接下来的"连朝未有霜"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温暖,说明连续多日没有降霜,万物生长显得格外活跃。"数蝉嘶老木"通过蝉鸣声,描绘出老树在温暖阳光下发出的生命力,蝉鸣与老木相映成趣,富有季节感。"一鸟渡寒塘"则转而描绘一只小鸟飞过寒冷的池塘,动静结合,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风竹写晴影"运用拟人手法,将风吹过竹林的景象比喻为竹子在风中书写晴朗的光影,形象地展现出自然景色的变幻之美。"水花临晓妆"则以水花仿佛在晨光中梳妆打扮,赋予静态的水面动态的美感。最后两句"静中观物化,此意等羲黄"表达了诗人于静谧之中观察万物变化,感受到的是一种超越世俗的深远意境,与远古的羲皇时代相提并论,传达出对自然和谐与永恒的追求。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山中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猜您喜欢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
闺词十二首(其十二)
明·张元凯
皓魄不常圆,一月圆一夕。明夕倏已亏,天道无停息。人事徒可怜。一亏不复圆。娟娟芙蓉花,弃置秋江边。
春日闲居三首(其二)
唐·白居易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得.....
盖郎中惠诗有二强攻一老不战而胜之嘲次韵解之
宋·黄庭坚
诗翁琢句玉无瑕,淡墨稀行秋雁斜。读罢清风生麈尾,吟馀新月度檐牙。自知拙学无师匠,要且强言遮眼花。笔力有馀先示怯,真成句践胜夫差。
烟雨楼(其一)
宋·郑侠
层梯叠构倚穹苍,烟雨江山见渺茫。人是神仙来镇守,物随时节亦循良。静铺紫翠资吟兴,时作霏微助岁穰。岂比啼猩兼啸鬼,浪将愁恨向潇湘。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