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边塞
战争励志
赞美词

译文

哪里的人不怀念美酒,军人的功绩最为显赫。
归来时伴随着胜利的文书,还未到家就已授予权杖。
如玉的手柱般洁白的手,金印紫绶的官服穿在身。
此刻若没有一杯酒,又如何展现英雄气概。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劝酒十四首》中的第七首,名为《何处难忘酒七首(其五)》,体现了诗人对酒的喜爱和生活情趣。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豪放与自信,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哀愁。"何处难忘酒,军功第一高。"这里诗人表达了对酒的怀念之情,并将其比作军中立下的赫赫战功,显示出一种骄傲和满足感。"还乡随露布,半路授旌旄。"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归乡的情景,诗人可能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在回到故土的途中接受了荣誉的象征——旌旄,这是一种战功标志。"玉柱剥葱手,金章烂椹袍。"这里形容了一位武士或将领的装扮,用玉柱比喻其高贵,剥葱手则显示了力量,而金章烂椹袍更是荣耀和地位的象征。"此时无一盏,何以骋雄豪。"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失落感——在这样的盛宴之中,却没有酒可饮,这对于热爱酒的人来说是一种遗憾,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豪迈生活的渴望。整首诗通过对酒的怀念、战争荣耀和个人装扮的描述,展现了一个英雄豪放却又略带哀愁的情感世界。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