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
中
酬
殷
协
律
泗
水
亭
边
一
分
散
,
浙
江
楼
上
重
游
陪
。
挥
鞭
二
十
年
前
别
,
命
驾
三
千
里
外
来
。
醉
袖
放
狂
相
向
舞
,
愁
眉
和
笑
一
时
开
。
留
君
夜
住
非
无
分
,
且
尽
青
娥
红
烛
台
。
写景
地点
抒情
离别
送别
宴饮
译文
在泗水亭边我们依依惜别,又在浙江楼上再次相伴游玩。
二十年前挥鞭离别,如今你跨越三千里远道而来。
酒后我们衣袖相撞狂舞,愁容与笑容同时展开。
并非没有理由留你过夜,暂且享受青楼红烛的欢乐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醉中酬殷协律》,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温馨,充满了对过往美好时刻的回忆和对现实愉悦生活的享受。"泗水亭边一分散,浙江楼上重游陪。"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不同的地点与友人相聚的情景,泗水亭边可能是过去某个欢聚时刻的见证,而浙江楼上则是现在重逢友人的场所。"挥鞭二十年前别,命驾三千里外来。" 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时间流转和空间距离的感慨,以及他为了友情不惧远行的心迹。"醉袖放狂相向舞,愁眉和笑一时开。" 在酒精的作用下,诗人与朋友们共同举杯畅饮,忘却了烦恼,尽情享受着欢乐的瞬间,愁绪也随之散去。"留君夜住非无分,且尽青娥红烛台。"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朋友能留宿一晚,与他共同分享这美好的时光,以及对未来可能的别离有所预感,因此珍惜眼前的每一个瞬间。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贵,以及在快乐与哀愁交织的情境中,对生活美好的感受和留恋。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