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乐
府
·
缚
戎
人
·
达
穷
民
之
情
也
缚
戎
人
,
缚
戎
人
,
耳
穿
面
破
驱
入
秦
。
天
子
矜
怜
不
忍
杀
,
诏
徙
东
南
吴
与
越
。
黄
衣
小
使
录
姓
名
,
领
出
长
安
乘
递
行
。
身
被
金
创
面
多
瘠
,
扶
病
徒
行
日
一
驿
。
朝
餐
饥
渴
费
杯
盘
,
夜
卧
腥
臊
污
床
席
。
忽
逢
江
水
忆
交
河
,
垂
手
齐
声
呜
咽
歌
。
其
中
一
虏
语
诸
虏
,
尔
苦
非
多
我
苦
多
。
同
伴
行
人
因
借
问
,
欲
说
喉
中
气
愤
愤
。
自
云
乡
管
本
凉
原
,
大
历
年
中
没
落
蕃
。
一
落
蕃
中
四
十
载
,
遣
著
皮
裘
系
毛
带
。
唯
许
正
朝
服
汉
仪
,
敛
衣
整
巾
潜
泪
垂
。
誓
心
密
定
归
乡
计
,
不
使
蕃
中
妻
子
知
。
暗
思
幸
有
残
筋
力
,
更
恐
年
衰
归
不
得
。
蕃
候
严
兵
鸟
不
飞
,
脱
身
冒
死
奔
逃
归
。
昼
伏
宵
行
经
大
漠
,
云
阴
月
黑
风
沙
恶
。
惊
藏
青
冢
寒
草
疏
,
偷
渡
黄
河
夜
冰
薄
。
忽
闻
汉
军
鼙
鼓
声
,
路
傍
走
出
再
拜
迎
。
游
骑
不
听
能
汉
语
,
将
军
遂
缚
作
蕃
生
。
配
向
东
南
卑
湿
地
,
定
无
存
恤
空
防
备
。
念
此
吞
声
仰
诉
天
,
若
为
辛
苦
度
残
年
。
凉
原
乡
井
不
得
见
,
胡
地
妻
儿
虚
弃
捐
。
没
蕃
被
囚
思
汉
土
,
归
汉
被
劫
为
蕃
虏
。
早
知
如
此
悔
归
来
,
两
地
宁
如
一
处
苦
。
缚
戎
人
,
戎
人
之
中
我
苦
辛
。
自
古
此
冤
应
未
有
,
汉
心
汉
语
吐
蕃
身
。
边塞
情感
思乡
战争
译文
捆绑着的西戎俘虏啊,耳朵穿孔脸颊破烂,被押送到秦国。
皇帝怜悯不忍心杀他们,下令迁移到东南的吴越之地。
身穿黄衣的小官吏登记名字,带领他们离开长安,乘坐驿站马车前行。
他们身上带着伤痕面容憔悴,拖着病体每天只能走一个驿站。
早晨吃饭因饥饿口渴而狼吞虎咽,夜晚躺下又忍受着腥臊污秽的床席。
忽然看见江水,想起遥远的交河,他们垂下手齐声呜咽歌唱。
其中一个俘虏对其他俘虏说,你们的苦难不算多,我的更多。
同行的人询问他,他想说话却气息愤愤不平。
他说自己家乡原本在凉原,大历年间被俘到吐蕃。
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被迫穿着皮裘,腰系毛带。
只允许在正式场合穿汉服,私下里整理衣帽时默默流泪。
他暗自决定秘密策划归乡,不让吐蕃的妻子儿女知道。
担心年老体衰无法归回,他庆幸自己还有些体力。
害怕年岁增长归乡无望,他冒着生命危险逃回来。
白天躲藏,夜晚行走穿过大漠,阴云、月黑、风沙恶劣。
经过荒凉的青冢,寒冷稀疏的草丛,偷渡黄河的薄冰。
突然听到汉军的鼓声,他在路边出来再次拜迎。
巡逻骑兵不听他讲汉语,将军就把他当作吐蕃俘虏。
分配到东南低洼潮湿的地方,肯定无人关心,只有防范。
想到这些,他只能吞声忍泣向上天申诉,如何度过这艰辛的余生。
凉原的故乡和井泉无法再见,胡地的妻儿也被白白抛弃。
被吐蕃囚禁思念汉土,归汉后又被劫持成为俘虏。
早知如此,后悔归来,两地的痛苦还不如一处。
我是被捆绑的西戎俘虏,其中的辛酸无人能及。
自古以来这样的冤屈或许没有,汉人的心,吐蕃的身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俘被迫远离家乡、深受煎熬的痛苦心境。通过对比汉族与蕃虏的生活,诗人表达了强烈的怀乡之情和民族认同感。诗中多次出现“缚戎人”的叠句,不仅突出了战俘的悲惨处境,也凸显了他们在异地的孤独无助。诗人的语言质朴而富有表现力,如“耳穿面破驱入秦”、“身被金创面多瘠”等,生动地描绘了战俘所受的肉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折磨。同时,诗中不乏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汉族文化传统的坚守,如“唯许正朝服汉仪,敛衣整巾潜泪垂”等句,展现了诗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此外,诗中的自然景物描写也颇为精彩,如“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惊藏青冢寒草疏,偷渡黄河夜冰薄”,这些景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也深化了战俘漂泊异乡的孤独与凄凉。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俘生活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对于边塞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离乱之感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唐代中期以来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复杂的关系和冲突,是一篇充满悲剧色彩的历史写照。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