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饿
抒情
哲理
情感
人生
感慨
家庭
亲情

译文

高尚的人乐于生活在田园,一般人羡慕官位职务。
一件事尚且难以成功,这两条道路怎能同时获得。
忙碌求取功名的人,常常苦于时运不济。
也有喜欢清闲的人,却被贫穷饥饿所逼迫。
我现在幸运地两者皆得,既有俸禄又有游玩的时间。
不曾羡慕荣华富贵,也不需费心劳力。
妻子儿女和奴仆,也免除了衣食之忧。
因此我们一家人,脸上没有忧愁喜悦之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不同社会阶层人们追求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心态。开篇“高人乐丘园,中人慕官职”两句,分别指出高洁之士乐于隐居山林,而中流砥柱的人则热衷于追求官职的荣耀。这两种生活方式各有所好,但都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接下来的“一事尚难成,两途安可得”表明无论是隐居还是为官,都不是轻易能够成功的事情。诗人通过这几句反映出世间万象万变,人们的追求往往面临重重困难。“遑遑干世者,多苦时命塞”则写出了那些整日奔波劳碌、为名利所累的人,他们虽然忙碌却又多愁善感,因为他们常常感到时间与命运的压迫。这也正是诗人想要超脱的烦恼。然而,“亦有爱闲人, 又为穷饿逼”则揭示出即便是那些热爱安逸生活的人,也往往因为贫穷和饥饿而受到逼迫,这种生活并非想象中那么轻松自在。诗人的个人态度表现在“吾今幸双遂,禄仕兼游息”这两句,他感叹自己能够既有官职之禄,又能享受旅游休息的乐趣,得以在世俗与隐逸之间找到一种平衡,这是他个人的幸运。最后,“未尝羡荣华,不省劳心力。妻孥与婢仆,亦免愁衣食”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追求荣华的人不感兴趣,他也不在乎世俗的功名利禄,而是希望自己的家庭成员都能摆脱衣食之忧。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禅庭夜坐
明·陶益
寻幽养病惟依寺,心了身閒祇爱僧。幻界夜来窥色相,杳然空见佛前灯。
春日闲居三首(其二)
唐·白居易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得.....
幽居遣怀三首(其三)
宋·陆游
习气深知要扫除,时时褊忿独何欤。呼童不应自生火,待饭未来还读书。世态讵堪闲处看,俗人自与我曹疏。作诗未必能传后,要是幽怀得小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