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
酒
十
四
首
·
何
处
难
忘
酒
七
首
(
其
六
)
何
处
难
忘
酒
,
青
门
送
别
多
。
敛
襟
收
涕
泪
,
簇
马
听
笙
歌
。
烟
树
灞
陵
岸
,
风
尘
长
乐
坡
。
此
时
无
一
盏
,
争
奈
去
留
何
。
离别
送别
情感
春景
烟树
场景
情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离别之情的诗,通过对酒的记忆来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难以忘怀。开篇“何处难忘酒”直接点明了主题,即无论在哪个地方,酒都成了难以忘怀的情感寄托。而“青门送别多”,则进一步描绘出送别之频繁,青门可能是诗人家中或某个特定地点的门,这里已成为送君千里、终究有一日重逢之地。“敛襟收涕泪”一句,则转折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在收拭泪水的同时,心中的哀伤与不舍早已溢于言表。而“簇马听笙歌”,则是诗人在离别之际所做出的行为——他让马匹聚集在一起,以便能听到笙奏出的乐曲,这也许是在通过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至于“烟树灞陵岸,风尘长乐坡”,则是对环境的描绘。诗人用“烟树”、“风尘”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淡远、遥不可及的意境,这里所形容的是一片萧瑟秋色之中,古木参天,落叶纷飞的景象。最后两句“此时无一盏,争奈去留何”,则是诗人在面对离别之际,无可奈何的心情。他可能指的是当下没有一点酒精可以用来麻醉自己,也可能是在比喻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让他忘记这份离愁。而“争奈”二字,透露出一种无力的哀求,他在面对去留两难的选择时显得如此无助。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酒的追忆,以及对送别情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美好时光的珍视与不舍,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在离别面前的无奈与哀伤。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荅寄元美
明·李攀龙
飞书苕水报王孙,杯厎黄河似酒浑。已让五湖相代长,敢临中岳自言尊。人无西子堪同载,客有如姬不负恩。萧索三馀回王气,风尘非复古夷门。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春暮过荥泽山下
清·陈以豫
夹路阴垂柳线长,流莺送客出山庄。惜无好梦留春住,愧有閒云笑我忙。斜日渐描人影瘦,落花轻衬马蹄香。回头欲认停车处,谷口烟横暮色苍。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唐·韦庄
前年分袂陕城西,醉凭征轩日欲低。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关河自此为征垒,城阙于今陷战鼙。谁谓世途陵是谷,燕来还识旧巢泥。
闻笛
唐·赵嘏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唐·李白
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霜凋逐臣发,日忆明光宫。复羡二龙去,才华冠世雄。平衢骋高足,逸翰凌长风。舞袖拂秋月,歌筵闻蚤鸿。送君日千里,良会何由同。
送郴县裴明府之任兼充宣慰
唐·郎士元
白蘋楚水三湘远,芳草秦城二月初。连雁北飞看欲尽,孤舟南去意何如。渡江野老思求瘼,候馆郴人忆下车。别后天涯何所寄,故交惟有袖中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