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
送别
情感
场景
秋节
抒情
写景
写夜

译文

欢声笑语的宴会即将结束,但离别的哀愁已充满整个会场。
古筝的朱色琴弦自此断绝了声响,烛台上的烛火流泪如同红色的眼泪,似乎在问,这些眼泪是为谁而流。
漫长的夜晚仿佛比一年的时光还要长,我们应当尽情欢饮,即使醉得无法站立也不要停下。
更何况鸡鸣声响起后就要分别了,门前风雨交加,冷飕飕的景象更是让人心情沉痛。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场宴会即将结束,离别在即的伤感气氛。"笙歌旖旎曲终头,转作离声满座愁",表现了音乐的结束和人们因为离别而产生的忧愁之情。"筝怨朱弦从此断"则是借古代乐器筝(一种弦乐器)的断弦来比喻友情的中断,或许是音乐因离别而不再续演,表达了一种割舍的情感。"烛啼红泪为谁流"中的"烛啼"形容蜡烛的火光摇曳,常用来比喻人的眼泪,这里暗示着诗人对即将离别之人的哀伤与不舍。接着"夜长似岁欢宜尽,醉未如泥饮莫休"则写出了宴会中人们虽享受着当下的欢乐,但因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忧愁而感到夜晚仿佛变得格外漫长,因此主张要尽情享受当前的快乐,即使醉得像泥一样也不要停下。最后"何况鸡鸣即须别,门前风雨冷脩脩"则是写出了时间紧迫,天亮后就要分别,而且门外的风雨更增添了一份凉意和孤独感,渲染了离别的情景。整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音乐、蜡烛、酒等元素的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离别哀愁的抒情,展现了诗人对聚散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