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写景
秋景
抒情
怀古
秋天
岁月
怀旧
地点
曲江池
情感
思乡
写雨

译文

新雨滋润着沙滩上的草,凉风吹拂着岸边柳树的枝条。
连续三年秋天的感慨,都发生在这曲江池畔。
早秋的蝉鸣已经响亮,晚开的荷花开始凋零。
去年秋天到今年秋天的思绪,都在这一刻涌现。
古人三十二岁时,已感到秋日的哀愁。
我如今即将四十,对秋天的情怀也可想而知。
时光并未虚度,我随着岁月逐渐衰老。
不知不觉中渐渐老去,直到发现两鬓已如丝般苍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象与诗人内心世界的交织图画。开篇“沙草新雨地,岸柳凉风枝”两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初秋后雨过后的湿润大地和岸边摇曳的柳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秋意氛围。接着,“三年感秋意,并在曲江池”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情感的长久积累,这种感觉如同水塘中的静水,不仅深邃而且持久。这里的“曲江池”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诗人情感寄托的地方。“早蝉已嘹唳,晚荷复离披”两句,则通过早晚两个时段的昆虫和植物形象,传递出秋天生命力度的变化。蝉鸣声中透露出一种悲凉,而晚开的荷花则显得孤独而又有些许凄清。“前秋去秋思,一一生此时”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过去每一个秋天记忆的追溯和珍惜,每一次的感受都是独特且难忘的。这里强调的是时间流逝和个人情感的积淀。“昔人三十二,秋兴已云悲”一句中,“昔人”指代前人,而“三十二”则是年纪,这里诗人借用历史上的某位诗人在同龄时对秋天的情怀已经转为悲凉来映射自己的心境。“我今欲四十,秋怀亦可知”则表明自己即将步入四十岁的门槛,对秋天的感受也日渐加深,这种对于年华的体悟和秋天情怀的交织,透露出诗人对生命中期的反思。“岁月不虚设, 此身随日衰”两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是无情且真实的,而人的身体则在这不断流逝的时间中逐渐走向衰弱,这种认识充满了人生的沉重感和悲哀。最后,“闇老不自觉,直到鬓成丝”则是在说人们常常不知不觉地步入老年,只有当头发变白时才惊觉自己的年纪。这两句诗语言质朴,却深刻地揭示了人对衰老无意识的接受过程,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人生况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秋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于时间流逝、生命衰老的深刻体悟。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