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乐
府
·
捕
蝗
·
刺
长
吏
也
捕
蝗
捕
蝗
谁
家
子
,
天
热
日
长
饥
欲
死
。
兴
元
兵
后
伤
阴
阳
,
和
气
蛊
蠹
化
为
蝗
。
始
自
两
河
及
三
辅
,
荐
食
如
蚕
飞
似
雨
。
雨
飞
蚕
食
千
里
间
,
不
见
青
苗
空
赤
土
。
河
南
长
吏
言
忧
农
,
课
人
昼
夜
捕
蝗
虫
。
是
时
粟
斗
钱
三
百
,
蝗
虫
之
价
与
粟
同
。
捕
蝗
捕
蝗
竟
何
利
,
徒
使
饥
人
重
劳
费
。
一
虫
虽
死
百
虫
来
,
岂
将
人
力
定
天
灾
。
我
闻
古
之
良
吏
有
善
政
,
以
政
驱
蝗
蝗
出
境
。
又
闻
贞
观
之
初
道
欲
昌
,
文
皇
仰
天
吞
一
蝗
。
一
人
有
庆
兆
民
赖
,
是
岁
虽
蝗
不
为
害
。
战争
民生
讽喻
译文
是谁在捕捉蝗虫呢,天气炎热,日长夜短,饥饿得快要死去。
兴元战争之后,阴阳失衡,和平的气氛被破坏变成了蝗虫。
蝗虫起初出现在黄河和渭河流域,以及京城附近,它们像蚕一样不断吞噬,像雨点般纷飞。
它们在千里之间飞翔,吃光了庄稼,只留下一片赤裸的土地。
河南的官员说他们担忧农民,督促人们日夜捕捉蝗虫。
那时一斗米要三百钱,蝗虫的价格竟然也和米价相当。
捕捉蝗虫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只是让饥饿的人们白白耗费力气。
杀死一只蝗虫,还有上百只接踵而至,人力怎能抵挡天灾。
我听说古代的贤明官吏,他们有良好的政绩,通过治理使蝗虫离开境内。
又听说贞观初年,国家即将繁荣,唐太宗李世民仰望天空吞下了一只蝗虫。
国君的仁德惠及万民,那一年虽然有蝗灾,却没有造成大的危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饥饿与疾病交织的社会画面,通过对捕蝗行为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于当时农民困苦和官吏无能的深切同情。诗中“天热日长饥欲死”直白地展现了农民在连绵不断的蝗灾中的绝望处境,同时也反映出自然灾害与社会矛盾的双重打击。“兴元兵后伤阴阳,和气蛊蠹化为蝗”这两句诗通过历史事件(兴元兵变)对比现实,指出了天灾人祸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得自然界的平衡被破坏,从而引发了蝗灾的发生。“始自两河及三辅,荐食如蚕飞似雨”则形象地描绘了蝗虫来势汹涌,如同天降之灾难以抵御。随后的“雨飞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更是将这种灾害的严重性与广泛性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河南长吏言忧农,课人昼夜捕蝗虫”来批评官府对于解决问题的无能和不作为。他们只关注表面的治理,而不是深层次的问题所在,使得民众生活更为艰难。“是时粟斗钱三百,蝗虫之价与粟同”一句,揭示了当时社会经济的混乱状态,即便宜物品(如蝗虫)与稻谷等主要农产品价格相近,反映出市场秩序的失调。在结尾部分,“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饥人重劳费”、“一虫虽死百虫来,岂将人力定天灾”诗人以一种无奈和悲哀的情绪质疑这种捕蝗行为的实际效果,认为它不仅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还加剧了民众的负担。最后,“我闻古之良吏有善政,以政驱蝗蝗出境。又闻贞观之初道欲昌,文皇仰天吞一蝗”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能干和明智领导者的怀念,他们通过合理的政策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强调劳民伤财的捕杀。全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鲜明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历史经验的回顾,展现了白居易作为一位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度责任感的诗人形象。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猜您喜欢
议开水沙连番界杂作六首
清·石福作
内山有生番,可以暂而熟。王化弃不收,犷悍若野鹿。穿菁截人首,饰金誇其族。自昔以为常,近者乃更酷。斯民则何辜,晨樵夕弗复。不庭宜有征,振威宁百谷。土辟听民趋,番驯赋亦足。无.....
吴侬谣
明·袁华
四座且勿喧,听我歌吴侬。二月春澹沲,桃杏连村红。壶酒操豚蹄,太守出劝农。所忻风雨时,击壤歌屡丰。榆火发新燧,柳烟散轻风。条侬墙下桑,浸侬水中穜。谷雨侬播种,盈畴绿葺葺。四.....
再和赵正之都运观水战三首(其二)
宋·李纲
使节来从河水滨,天心图旧慰斯人。肃将宸指蠲民瘼,力挽恩波活辙鳞。北伐正须猷克壮,中兴方与物为春。外台岂久留英躅,伫见观光利用宾。
诘旦思之世岂有不押之韵辄和北山十首(其六)蚕
宋·刘克庄
姑妇晨妆废,其他务未遑。愁逢桑叶贵,贫共织灯光。战士支衣众,宫嫔剪綵忙。可怜功最大,不待华清汤。
旅夜闻寇
明末清初·方维仪
蟋蟀吟秋户,凉风起暮山。衰年逢世乱,故国几时还?盗贼侵南甸,军书下北关。生民涂炭尽,积血染刀镮。
桶冈和邢太守韵二首(其一)
明·王守仁
处处山田尽入畲,可怜黎庶半无家。兴师正为民痍甚,陟险宁辞鸟道斜。胜世真如瓴水建,先声不碍岭云遮。穷巢容有遭驱胁,尚恐兵锋或滥加。
道逢老叟行
明·刘崧
道逢老叟行且泣,背项罹伤血沾腋。全家骨肉散风烟,眼暗肠枯少筋力。自言生长太平多,州县不到无徵科。老去常促邻里会,醉来还唱古时歌。粤从东南兵乱起,乡井流离经一纪。不似今年乱.....
富田筑城歌二首(其一)
明·刘崧
尽起东乡人,筑城富田去。官军有老小,徙向城中住。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