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怀古
抒情
养生哲理
情感
老病
人生哲理

译文

活到七十六,此生已无多可谈。
常因哀悼事物消亡,又庆幸自身尚在。
如何能让头发依旧乌黑,怎能让双眼不昏花。
昔日朋友都已离世,只剩曾孙陪伴左右。
身体消瘦觉得腰带沉重,衰老使我鬓发如雪般繁多。
面对老病,又能如何应对,唯有寄托于空门寻求解脱。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人在自述自己的晚年生活状态。诗中“七十欠四岁,此生那足论”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龄和生命的感慨,不再过多计较。此后“每因悲物故,還且喜身存”则透露出诗人虽然对世事有所感伤,但更庆幸自己还能活在世上。“安得头长黑,争教眼不昏”表达了诗人对于保持青春和视力清明的渴望,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时间流逝带来的生理变化,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衰老的无奈与抗拒。“交游成拱木,婢仆见曾孙”则描绘了一种亲情和谐、晚年得以享受家庭温馨的景象。这里的“拱木”是比喻友人之间的关系如同树木般坚固,而“婢仆见曾孙”则显示了家族延续,诗人得以看到自己的子孙满堂。接下来的“瘦觉腰金重,衰怜鬓雪繁”则是对身体状况的自我描述,“腰金重”形象地表达了体态的衰老,而“鬓雪繁”则是头发变白的生动写照,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对自己身心变化的深刻感受。最后,“将何理老病,应付与空门”表明了诗人面对晚年疾病的无奈,以及对于生命终点的坦然接受。这里的“空门”可能指的是道教或佛教中的出家之门,也可能是比喻生命终结后的虚空状态。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晚年的多方面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衰老和死亡的复杂情感,以及他对于生活、友情、家族和信仰的深刻思考。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