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巳
接
清
明
游
宴
上
巳
欢
初
罢
,
清
明
赏
又
追
。
闰
年
侵
旧
历
,
令
节
并
芳
时
。
细
雨
莺
飞
重
,
春
风
酒
酝
迟
。
寻
花
迷
白
雪
,
看
柳
拆
青
丝
。
淑
气
如
相
待
,
天
和
意
为
谁
。
吁
嗟
名
未
立
,
空
咏
宴
游
诗
。
写景
节日
清明节
写花
桃花
抒情
怀古
赞美
春景
写雨
写柳树
情感
忧民
译文
上巳节欢庆刚结束,清明赏花又追上。
闰年因为历法的原因,与春光芳华并存的节日也如期而至。
细雨中黄莺飞翔,春风吹来,酒也酿得慢了些。
寻花时看到白色的花朵,看到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枝条。
春天的气息似乎在等待什么,天地间的和谐又是为了谁呢?
我感叹自己名未立,只能空吟宴游的诗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春天举行的欢乐聚会,时间点是在上巳节和清明时节相接的时候。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友情的赞美。“上巳欢初罢,清明赏又追。”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刚刚过去的上巳节聚会的回味无穷,同时又急切地想要享受即将到来的清明时节。这里展示了古人对于季节更替的敏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闰年侵旧历,令节并芳时。”闰年,即为润年或閏月,是指在太阳历与农历之间进行调整的一种方式,以保持两者之间的协调。这两句诗强调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更迭,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节气不愿错过的心情。“细雨莺飞重,春风酒酝迟。”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细雨中花瓣轻舞,春风送香而来的生动画面。同时,“春风酒酝迟”也暗示了诗人希望在这样的美好季节里慢慢享受生命的美好。“寻花迷白雪,看柳拆青丝。”这里的“白雪”可能是指瓣落如雪的花瓣,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而“看柳拆青丝”则表现了诗人在春天里欣赏柳絮、拆散绿叶中细小丝线的情景。“淑气如相待,天和意为谁。”这两句表达了一种恬淡平和的气氛,以及一种对美好时光与友情相待的期待。诗人似乎在问,这样的美好天气是专门为谁准备的。“吁嗟名未立,空咏宴游诗。”这两句则表现了诗人的感慨和无奈,他可能还没有确立自己的声名,却已经沉浸于宴游之乐中,空自吟咏着与聚会相关的诗词。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珍视,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于瞬间美好的留恋。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