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陵
不
用
论
京
口
,
先
须
问
石
头
。
虎
山
终
自
伏
,
带
水
漫
长
游
。
青
盖
曾
彰
谶
,
黄
奴
肯
识
羞
。
分
明
前
鉴
在
,
刚
地
弄
戈
矛
。
地点
金陵
怀古
山水
战争
历史哲理
赏析
这首诗名为《金陵》,是唐代诗人钱弘俶所作。诗中以金陵(今南京)为背景,通过对比“京口”与“石头”的位置关系,引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首句“不用论京口,先须问石头”,点明了金陵的重要地位,暗示金陵的历史地位远超京口。接着,“虎山终自伏,带水漫长游”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隐喻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虎山象征着曾经的强权或势力,最终会归于平静;而“带水”则描绘了长江的绵延不绝,象征着时间的永恒。“青盖曾彰谶,黄奴肯识羞”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青盖”可能指代某种权威或象征,而“黄奴”则可能暗指那些曾经的臣服者。这两句表达了对历史预言的回顾与反思,以及对那些曾经屈服于权力者的警示,提醒他们不应忘记历史的教训。最后,“分明前鉴在,刚地弄戈矛”两句,直抒胸臆,强调了历史教训的重要性。即使在看似坚固的土地上,也不能轻视历史的教训,否则就可能重蹈覆辙,再次拿起武器,陷入无尽的争斗之中。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金陵这一历史名城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教训的重视和对和平稳定的向往。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袁守范君擢宪副九江赠以是诗
明·严嵩
歌襦棠郡留遗爱,建节霜台拜宠荣。此去威名庐岳重,向来风节秀江清。春城祖席维征骑,晓驿楼船动水程。别后相思何处所,烟消湓浦暮潮平。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赠薛播州诗(其二)
隋·杨素
两河定宝鼎,八水域神州。函关绝无路,京洛化为丘。漳滏尔连沼,泾渭余别流。生郊满戎马,涉路起风牛。班荆疑莫遇,赠缟竟无由。
夏夜与季平萧氏台听涛,追话旧事作
清·丘逢甲
大海惊涛似昔时,高台同听不胜悲。五年乡泪愁中制,半夜军声梦里驰。铁弩何时开越国?素车终古走灵胥。如闻鹿耳鲲身畔,毅魄三更哭义旗。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