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
秋节
写景
抒情
赞美
写山
写水
写风
地点
秋祀
节日
九日

译文

蒇祠当九日,大道仰三坟。
废邑姑存礼,皇风不在文。
晓江生白气,秋岭湿玄云。
茅茨土阶净,旭日照清熏。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陶安所作的《秋祀三皇》,描绘了秋季祭祀三皇(古代三位重要的创世神祇)的场景。首联"蒇祠当九日,大道仰三坟",交代了祭祀的时间和对象,"蒇祠"指完成祭祀,"九日"可能指的是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而"三坟"则象征着对远古智慧的敬仰。接下来的"废邑姑存礼,皇风不在文",表达了对古老传统礼仪的尊重,即使在废弃的城邑中,仍保持着对皇道精神的传承,而非仅仅依赖文字记载。"晓江生白气,秋岭湿玄云",通过描绘清晨江面上的雾气和秋山上的乌云,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暗示着祭祀的神圣时刻。最后两句"茅茨土阶净,旭日照清熏",则以简朴的茅屋、泥土台阶的清洁以及朝阳的照耀,展现出祭祀之地的纯洁与清新,给人以宁静而崇高的感受。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日祭祀的仪式感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情,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猜您喜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再用前韵(其一)
宋·曾惇
举觞东望玉霄峰,万顷云涛雪塞空。拥鼻自应多好句,褰裳便欲御长风。际天江草如许碧,隔水山桃无限红。李侯长句有家法,惊倒江楼一秃翁。
答赵壶石象山松下见怀原韵
清·李澄中
别后桃花几遍开,旧题石壁长莓苔。屋梁月落天南北,山路云深梦往来。幽洞尚留寻胜屐,故人多负出群材。须眉空向他乡老,好护新松待我回。
题珍溪朱南凤书院
明·朱谏
雁荡诸峰尽向西,芙蓉水落到珍溪。琼枝玉树连书屋,白石清泉带柳堤。雨过杏川看犊饮,春深草阁听莺啼。眼前即是神仙地,何必桃源更问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