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宿
怀
写景
抒情
怀古
春天
赞美
亲情
山水
田园
地点
公署
抒情
圣恩

译文

翻译:卸下鞍马暂作休息,以此感谢奔波劳碌,我初次为王官出使千里。
翻译:过夜时的草地仍记得我曾在此驻足,丰厚的泥土仿佛在阻止我再次前行。
翻译:山里的农民正扛着农具在春日田里劳作,邻近的寺庙传来钟声,知道是吃早饭的时间了。
翻译:在休息的片刻时间里我还在寻找诗句的灵感,皇上的恩泽无处不在,让人感到宽慰和舒适。

赏析

这首明代朱应登所作的《定南公署小憩》诗,描绘了诗人解鞍小憩于公署的情景,展现了旅途劳顿后的轻松与宁静,以及对沿途风土人情的细腻观察。首联“解鞍聊尔谢驰驱,千里王官奉使初”开篇即点明了诗人长途跋涉后到达目的地的心情,既表达了对旅途劳顿的释然,也暗示了此行的重要使命。颔联“宿草尚怀曾驻跸,丰泥如却欲行车”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寓含着历史的痕迹与对过往的追忆。宿草象征着曾经停留的地点,丰泥则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再次启程的准备,两相对照,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行程的期待。颈联“山氓负耒春田散,邻寺鸣钟早饭馀”转而描绘了当地百姓的生活场景,山民们在春日里耕作,邻寺的钟声伴随着早饭的余香,展现出一幅和谐宁静的乡村画卷。尾联“休舍片时还觅句,圣恩无地不宽舒”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虽暂时休息,但灵感仍在涌动,想要捕捉这瞬间的美好。同时,“圣恩无地不宽舒”一句,既是对君主恩泽遍及天下的赞美,也是对生活处处充满关怀与温暖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见闻与感受,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人文风情的感悟,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朱应登

120首
弘治十二年进士,除南京户部主事,历官陕西提学副使、云南参政。为人爽直,恃才傲物。诗宗盛唐,格调高古,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十才子。有《凌溪集》

猜您喜欢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