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春天
写物
抒情
咏物
梨花
写雨
写风

译文

小院的闲窗前春色浓郁,重重帘幕还未卷起,室内显得沉静而深远。
我倚靠在小楼的栏杆旁,默默无语地整理着瑶琴。
远处的山峰浮现出来催促着天色的薄暮,细风吹动雨点,拨动着轻柔的阴云。
梨花即将凋谢,恐怕难以承受这春天的逝去。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浣溪沙·其二》,它描绘了一幅深邃春色与静谧夜幕交织的画面,流露出词人独自寂寞中带着淡淡哀愁的情怀。“小院闲窗春色深”一句,立刻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幽静的小院之中,那春意盎然却又不为人知。春光透过了窗棂,但它的美丽并不张扬,而是沉潜在这宁静的氛围里。“重帘未卷影沈沈”进一步渲染出这种幽深与静谧,重叠的帷幕下,是一片阴影绵密的空间,这不仅是物理上的遮蔽,更是心理上的封闭。“倚楼无语理瑶琴”中,词人站在高楼之上,她的手指轻抚着瑶琴,却没有奏出声音。这份沉默和未发的音乐,似乎在诉说着心中的千言万语,而又不知从何说起。接下来的“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两句,则把视线拉得更远。远处的山峦渐渐被夜色所笼罩,那份急促感是时间流逝的提醒,而细微的风和雨,更添几分凉意与淡淡的情绪。最后,“梨花欲谢恐难禁”则显露了词人对于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与哀伤。梨花即将凋零,这份美丽转瞬即逝,令人无法阻挡,只能是感慨万千。总体而言,这首《浣溪沙》通过对春夜静谧氛围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音乐、自然景象和生命易逝的感悟,展现了李清照特有的柔情与深邃。

李清照

92首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汉族。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集校注》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草色
清·爱新觉罗·弘历
一带裙腰幕地青,扶舆春色已形形。向阳远入烟光薄,傍渚平分水黛泠。谁道文章属桃李,几多生意罨轩軨。所欣在彼不在此,早见来牟绿满町。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雨中(其三)
元末明初·蓝仁
燕仆多空垒,莺僵在远林。春霜晴不久,社雨冷难禁。妄动徵前失,深藏异此心。故山栖老鹤,永夜自长吟。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采桑
清·陆懿淑
桑叶绿初成,提筐陌上行。东风初过去,一片剪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