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景
秋天
写风
抒情
读书
记梦

译文

秋风多次呼啸着响彻云霄,壮丽的秋色铺满了蘅皋。
有时它飘进小院,轻轻拂过疏离的竹叶,又向长河卷起汹涌的波涛。
松树发出沙沙声,竹子发出萧萧声。盖着薄丝被的我感到冷,梦境也变得无聊。
怎么能够承受这凄清的时刻,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窗前,读着《离骚》。

赏析

这首《鹧鸪天·秋风》由清代诗人沈榛所作,描绘了深秋时节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首句“几度飕飕响碧霄”,以秋风的呼啸声起笔,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深远的氛围。接着,“峥嵘秋色满蘅皋”一句,点明了秋天的景色,满眼是高耸挺拔的秋色,充满了生机与壮丽。“时来小院飘疏箨,复向长河卷怒涛”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小院中竹叶随风轻飘的宁静画面,另一方面则展现了长河上波涛汹涌的动态景象,动静结合,生动地展现了秋日的多面性。“松谡谡,竹萧萧”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秋风中的自然景观,松树与竹子在秋风中摇曳生姿,发出沙沙的声音,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意境。“薄罗衾冷梦无聊”一句,转而描写人物情感,通过描述主人公在寒冷的夜晚难以入眠的情景,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最后,“那堪对此凄清候,独坐幽窗读离骚”两句,将个人情感推向高潮。面对如此凄清的秋夜,诗人只能独自坐在幽暗的窗户前,借读《离骚》来排遣心中的愁绪。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自我慰藉的方式。整体而言,《鹧鸪天·秋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的自然风光,同时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