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
张
少
泉
先
生
七
十
即
用
其
自
寿
原
韵
(
其
五
)
束
马
归
耕
下
噀
田
,
壶
中
静
养
自
然
天
。
不
言
周
鼎
三
缄
口
,
新
筑
陶
庐
一
息
肩
。
只
有
高
吟
消
永
昼
,
能
捐
俗
虑
足
延
年
。
昔
贤
斗
酒
堂
边
住
,
亦
号
遗
民
亦
散
仙
。
抒情
赞颂
怀古
田园
秋节
赠言
译文
把马拴住,回归田间耕作,安静地过上自然的田园生活。
不言及那过去的繁华岁月(或与世无争的状态),仿佛拥有新筑的陶庐般自由和自在,这是短暂歇息和停靠的肩靠之地。
只有那些通过吟咏诗文度日如年的人,可以远离世俗烦恼而使生命得以延续。
过去的贤人曾经在酒堂边居住,他们也被称为遗民或散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晚年归隐田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淡泊名利、享受自然的哲学意味。首句“束马归耕下噀田”,生动地展现了老者卸下官场束缚,回归自然,亲自耕作的情景,马匹被束起,象征着对过往官场生涯的告别,归于田园,开始新的生活。“壶中静养自然天”则进一步强调了老者在宁静的环境中,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得到滋养的状态。“不言周鼎三缄口,新筑陶庐一息肩”两句,运用了周鼎和陶庐的典故,周鼎象征权力和财富,而三缄口则表示不轻易谈论这些世俗之物,新筑的陶庐则是老者归隐后的居所,一息肩则意味着放下重担,身心得到了释放。这两句表达了老者对物质追求的淡然态度,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只有高吟消永昼,能捐俗虑足延年”则点明了老者的日常活动——高声吟诵,以消磨漫长的白天时光,同时通过摆脱世俗忧虑,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反映了老者通过精神追求来实现内心的平静与长寿的愿望。最后一句“昔贤斗酒堂边住,亦号遗民亦散仙”引用了前贤的生活方式,斗酒堂边住,既指前人以酒会友,也暗含遗世独立之意,亦散仙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引用,展现了老者追求的简朴、自然、超脱的生活哲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猜您喜欢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冬日同何似公伍国开有开暨仁伯弟定国安国侄驼山寻梅赋
明·李孙宸
昔曾京国看梅树,盘里疏条映雪清。一枝两枝移近案,四筵宾客酒同倾。尔时作客空相忆,梦魂几越驼山侧。驿使迢遥书寄稀,罗浮月冷无消息。自从休沐返林邱,赏心还逐旧同游。同游多住梅.....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旧挽汪隐君(其一)
宋·陈起
栖志浮云小万钟,带经高垄度春风。义方莫问当年事,十五男儿识阿戎。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