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
送别
秋景
怀乡

译文

我们两人躺在床上,听着雨声,聊着何时能双双归去。一匹孤独的马儿独自愁苦,眼看着落日余晖缓缓西下。
最近因为过于懒散而无法书写书信,询问乡讯;因为生活平淡无奇,没有了曾经的滋味,对做官的欲望也渐渐消失。
作为远离故乡的游客,长久滞留边地使身心倍感憔悴,也越发清瘦;而在这深秋时节,泽国里的螃蟹正肥美。
遥想东山的花事已经凋谢殆尽,只能空自流下秋日的泪水,打湿了远行者的衣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南归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憧憬。首联“连床听雨话双归,独马愁看向落晖”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送别时的场景,雨声、床榻、对话、独马和落日,构成了一幅凄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颔联“懒不作书乡讯远,淡无回味宦情非”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他懒得写信,是因为距离遥远,也可能是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暗示了他对官场的疏离感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颈联“穷边客久人偏瘦,泽国秋深蟹正肥”通过对比不同地域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友人即将前往的南方生活充满期待,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南方的秋天,螃蟹肥美,而北方的边疆,长期漂泊让人生计艰难,身体消瘦。尾联“遥忆东山花事尽,空将秋泪湿征衣”则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东山花事尽,象征着美好时光的逝去,而“空将秋泪湿征衣”则表达了对友人旅途艰辛的担忧和对未来的忧虑。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离别的哀愁,也有对未来的憧憬,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友情的珍视。

猜您喜欢

齐天乐·树园、橘公乘月来过,东坡泛舟赤壁之夕也。客去为词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盟鸥不管今何夜,鹤声露华偏警。去烛听秋,钩帘坠叶,清绝吾庐人境。孤光照岭。看如此江山,也堪乘兴。柳下扁舟,故开图画放吟咏。迎风一笑动竹,素心晨夕数,凉味同永。镜底无尘,尊.....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唐·李白
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霜凋逐臣发,日忆明光宫。复羡二龙去,才华冠世雄。平衢骋高足,逸翰凌长风。舞袖拂秋月,歌筵闻蚤鸿。送君日千里,良会何由同。
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
唐·杜甫
青帘白舫益州来,巫峡秋涛天地回。石出倒听枫叶下,橹摇背指菊花开。贪趋相府今晨发,恐失佳期后命催。南极一星朝北斗,五云多处是三台。
赠别范邦秀节推转南京春曹
明·林光
袖拂西风起白蘋,暑馀初换一凉新。有官岂必惟科道,无欲终当见性真。南国同时多故旧,瓯闽垂老慰慈亲。春曹仪制非无事,莫遣乡情久滞人。
送刘栽甫去官之申江
清末近现代初·黄节
古有饥驱乐去官,人生得性孰云难。西湖江国元无异,夜雪梅花一以寒。众里偶然随堕落,万方何处告平安。我怀莫遣家乡计,苦欲从君黄浦滩。
灞陵衰柳
明·王恭
昨夜微霜落灞桥,数行官柳正萧萧。听莺坐处空残叶,系马门前有旧条。色借青娥双晚黛,声随急吹度寒蜩。秦山送别那堪折,应把离情寄玉箫。
题赵魏公幼舆丘壑图二首(其二)
元·宇文公谅
小斋松雪对青山,波上閒鸥自往还。文采风流今不见,空馀粉墨落人间。
次韵东桥方伯九月八日万松山亭邀饮夜归
明·屠侨
高岭登秋杪,衰年感物华。一尊同报节,四海正为家。幽洞松宜月,新亭竹胜花。酒阑还惜别,馀兴浩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