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抒情
思乡
地点
南城楼
季节
秋天
动物
大雁
情感

赏析

这首元代范梈的《登南城楼》描绘了一幅高远开阔的秋日景象。首句“楼倚晴空外”展现了高楼矗立于蓝天白云之间的壮观,给人以高瞻远瞩之感。接着,“登临延赏心”表达了诗人登楼赏景时的愉悦心情和对美景的留连。颔联“微风孤雁过,落日万蝉吟”细腻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画面,微风吹过,一只孤独的大雁掠过天际,夕阳西下,无数蝉鸣声此起彼伏,营造出一种寂寥而富有诗意的氛围。颈联“客路侵齐树,乡愁接楚砧”则转向了诗人的情感世界,行走在异乡的路上,树木仿佛延伸到远方,勾起了无尽的思乡之情,而砧声则象征着家乡的妇人捣衣,引发了深深的乡愁。尾联“为询宫外筑,流水似哀琴”以流水比喻悲凉的琴音,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仿佛听到流水声就像在弹奏一曲哀伤的乐章,寓情于景,深化了全诗的忧郁情感。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怀,将个人的游子之愁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展现出元代文人墨客常见的离别与思乡主题,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范梈

629首
诗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历官翰清江林院编修、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有政绩,后以疾归。其诗好为古体,风格清健淳朴,用力精深,有《范德机诗集》

猜您喜欢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