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事
近
(
其
七
)
渔
父
长
身
来
,
只
共
钓
竿
相
识
。
随
意
转
船
回
棹
,
似
飞
空
无
迹
。
芦
花
开
落
任
浮
生
,
长
醉
是
良
策
。
昨
夜
一
江
风
雨
,
都
不
曾
听
得
。
山水田园
情感抒怀
意境表现
芦苇
夏日风景
抒情歌
译文
渔父身材瘦长来此,只与钓竿相互认识(即以钓竿为伴)。
他随意转动船只的舵桨,船就像在空中飞行一样,不留痕迹地返回。
芦花自由地开落,随波逐流,他长年沉醉于此,认为是最好的策略(生活方式)。
昨夜江上风雨交加,他却未曾听到一点声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渔父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他与钓竿相伴,随心所欲地驾船而行,仿佛无迹可寻。芦花的开落对他来说只是浮生之一部分,他选择长醉以忘忧。这一切都显露出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最后两句“昨夜一江风雨,都不曾听得”则更深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彷佛他已与世间的喜怒哀乐无关,只是静享自己的小宇宙。诗中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自在人生的哲学思考,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深刻体悟。语言简洁,意境宁静,是一首充满禅意的佳作。
朱敦儒
264首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朱敦儒著有《岩壑老人诗文》,已佚;今有词集《樵歌》,也称《太平樵歌》,《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