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
写景
情感
秋节
思乡
闺怨
离别
看青灯
夜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寂静、人静心孤的境况。"吟蛩作尽秋声",秋虫鸣叫之声已至高潮,营造出一个秋意浓重的氛围。"月西沈"则是说月亮已经落山,一天之中最为寂静的时刻也许就是夜半时分了。接着"凄断馀香残梦、下层城",诗人似乎在回忆过往,而这种回忆带有一丝哀伤。馀香可能是指过去美好的记忆,而这些记忆就像散发着淡淡余香的花朵一样,在夜的寂静中凄美而又断续。残梦则更深化了这种哀伤,仿佛一切都已成过眼云烟。而"下层城"可能象征着内心的某种封闭或是隔绝。"人不见。屏空掩。数残更"表达了诗人与世隔绝的心境。无人相伴,只有屏风隔开空间,时间似乎也在寂静中流逝,仅剩下几只残更(残更可能是指夜深时分的更点)提醒着时间的存在。最后"还自搴帷独坐、看青灯"则显示了诗人对现实的逃避,他选择独自一人坐在昏暗的灯光下,似乎在寻找一种内心的平静。这里的“青灯”可能是指那微弱而又有些蓝色的灯光,它不仅照亮了周围的空间,也映照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寂寞与冷清。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孤独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凄凉与寂静。

朱敦儒

264首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朱敦儒著有《岩壑老人诗文》,已佚;今有词集《樵歌》,也称《太平樵歌》,《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安公子(其二)
宋·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秋夜怀云崖禅友
清·释敬安
云外佳期才一晤,人间小别又三秋。谁知夜静溪声里,明月怀君独倚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