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谢
留
守
王
宣
徽
远
惠
牡
丹
姚
黄
左
紫
状
元
红
,
打
剥
栽
培
久
用
功
。
采
折
乍
经
微
雨
后
,
缄
封
仍
在
小
奁
中
。
勤
勤
赏
玩
倾
兰
醑
,
漠
漠
馨
香
逐
蕙
风
。
犹
恐
花
心
怀
旧
土
,
戴
时
频
与
望
青
嵩
。
写花
赞美
春花
情感
思乡
花景
花形色香
赏析
此诗《诗谢留守王宣徽远惠牡丹》由宋代文彦博所作,描绘了对收到牡丹花的感激之情及对其美的赞叹。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花卉的深情厚意。首句“姚黄左紫状元红”,以“姚黄”、“左紫”和“状元红”三种名贵牡丹品种并列,形象地展示了牡丹的绚丽多彩,表达了对牡丹之美的高度赞誉。“打剥栽培久用功”一句,点明了牡丹的培育过程,暗示了其珍贵与不易得,同时也表达了对园丁辛勤劳动的敬佩。“采折乍经微雨后,缄封仍在小奁中”描绘了牡丹被采摘后的状态,虽经微雨,但精心保存,保持了其新鲜与美丽,体现了对牡丹的珍视与呵护。“勤勤赏玩倾兰醑,漠漠馨香逐蕙风”两句,通过“勤勤赏玩”和“倾兰醑”(倒酒)的动作,以及“漠漠馨香逐蕙风”的描述,生动地表现了赏花者对牡丹的喜爱与陶醉,以及花香随风飘散的美妙景象。最后,“犹恐花心怀旧土,戴时频与望青嵩”表达了对牡丹的深厚情感,即使佩戴在身,也时刻怀念着它的故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眷恋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整首诗通过对牡丹的细腻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文彦博
454首
文彦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天圣五年(1027年),文彦博进士及第。历任殿中侍御史、转运副使等职。庆历七年(1047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平王则起义功,拜同平章事。皇祐三年(1051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1055年)复相。嘉祐三年(1058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法“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累加至太尉。元丰六年(1083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因司马光荐,拜平章军国重事。元祐五年(1090年),再次致仕。绍圣四年(1097年),降授太子少保,同年卒,年九十二。徽宗时,与司马光等并入元祐党人碑,后追复太师,谥号忠烈。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文彦博历仕仁、英、神、哲四朝,荐跻二府,七换节钺,出将入相五十年。任殿中侍御史期间,秉公执法,曾成功地抵御西夏入侵。为相期间,大胆提出裁军八万之主张,为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被世人称为贤相。有《文潞公集》四十卷,《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永叔方舟豪饮即事十首时行次齐鲁卫间(其七)
明·胡应麟
携来双彩华,寒夜互生花。雪拥山阴棹,星偕博望槎。雁声流古塞,萤火乱平沙。几忆春明外,长灯对棣华。
戏邀道人观残花
宋·饶节
尚有残春已可怜,那堪宿雨夜溅溅。道人若有惜春意,赤脚来看也直钱。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