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写花
赞美
春花
情感
思乡
花景
花形色香

赏析

此诗《诗谢留守王宣徽远惠牡丹》由宋代文彦博所作,描绘了对收到牡丹花的感激之情及对其美的赞叹。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花卉的深情厚意。首句“姚黄左紫状元红”,以“姚黄”、“左紫”和“状元红”三种名贵牡丹品种并列,形象地展示了牡丹的绚丽多彩,表达了对牡丹之美的高度赞誉。“打剥栽培久用功”一句,点明了牡丹的培育过程,暗示了其珍贵与不易得,同时也表达了对园丁辛勤劳动的敬佩。“采折乍经微雨后,缄封仍在小奁中”描绘了牡丹被采摘后的状态,虽经微雨,但精心保存,保持了其新鲜与美丽,体现了对牡丹的珍视与呵护。“勤勤赏玩倾兰醑,漠漠馨香逐蕙风”两句,通过“勤勤赏玩”和“倾兰醑”(倒酒)的动作,以及“漠漠馨香逐蕙风”的描述,生动地表现了赏花者对牡丹的喜爱与陶醉,以及花香随风飘散的美妙景象。最后,“犹恐花心怀旧土,戴时频与望青嵩”表达了对牡丹的深厚情感,即使佩戴在身,也时刻怀念着它的故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眷恋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整首诗通过对牡丹的细腻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文彦博

454首
文彦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天圣五年(1027年),文彦博进士及第。历任殿中侍御史、转运副使等职。庆历七年(1047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平王则起义功,拜同平章事。皇祐三年(1051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1055年)复相。嘉祐三年(1058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法“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累加至太尉。元丰六年(1083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因司马光荐,拜平章军国重事。元祐五年(1090年),再次致仕。绍圣四年(1097年),降授太子少保,同年卒,年九十二。徽宗时,与司马光等并入元祐党人碑,后追复太师,谥号忠烈。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文彦博历仕仁、英、神、哲四朝,荐跻二府,七换节钺,出将入相五十年。任殿中侍御史期间,秉公执法,曾成功地抵御西夏入侵。为相期间,大胆提出裁军八万之主张,为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被世人称为贤相。有《文潞公集》四十卷,《全宋词》录其词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