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怀古哲理
山水
情感抒发
哲理思考
古都
天人共问

译文

大千世界中,人们各自的荣辱遭遇各有不同,且疑云重重的天命也难以明晰。
心中所愿,无门而觉如雪般涌现于心头;路途到来时,仿佛云彩从脚下滋生。
大海深沉广袤无边,而高山耸立如五岳,显得十分雄伟壮观。
这一切都来自人间的观察,直到我们抬头看天,才明白世间是否真的公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和对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大底荣枯各自行,兼疑阴骘也难明"表达了诗人对天地万物运行规律的好奇和困惑,同时也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索。"无门雪向头中出,得路云从脚下生"则是通过自然界的奇观来比喻生命的起点和发展,不可预测却又自有其规律。"深作四溟何浩渺,高为五岳太峥嵘"一句,诗人以宏大的视角审视宇宙之大和山脉之巍,将自己的心境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最后两句"都来总向人间看,直到皇天可是平"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的观察和对于宇宙公正的期盼。整首诗语言雄浑,意境辽阔,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超脱的艺术造诣,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高远志趣的佳作。

秦韬玉

39首
秦韬玉,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唐代诗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时人戏为“巧宦”,后不知所终。 唐代诗人,生卒年,一作仲明,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时人戏为“巧宦”,后不知所终

猜您喜欢

赠石敏若
宋·黄庭坚
才似谪仙惟欠酒,情如宋玉更逢秋。相看领会一谈胜,注目长江天际流。
和道士陈天隐(其二)
宋·谢枋得
岂不逍遥自乐真,世閒何地可容身?碧桃秋月原无物,丽日祥风只爱春。天上尽多知己友,尘中安得见心人。赤虬一跃蓬莱近,又恐丹邱有宿因。
太常引
元·许有壬
四堤杨柳接松筠。香破水芝新。罗袜不生尘。笑画里、凌波未真。红云缥缈,清风萧飒,半醉岸鸟巾。不是葛天民。也做得、江湖散人。
答王贡南同年(其三)
清·丘逢甲
杨柳鹃声荡古愁,陆沈无力挽神州。不如同学希夷蛰,梦醒梁唐晋汉周。
夜赋
宋·陈与义
泊舟华容县,湖水终夜明。凄然不能寐,左右菰蒲声。穷途事多违,胜处亦心惊。三更萤火闹,万里天河横。阿瞒狼狈地,山泽空峥嵘。强弱与兴衰,今古莽难评。腐儒忧平世,况复值甲兵。终.....
一生
宋·释文珦
一生踪迹任浮沉,两鬓何为雪易侵。不可破除唯道义,最难凭托是人心。清溪路口閒云合,白版门前落叶深。老子衰年懒酬应,若非同伴莫相寻。
借虚谷太博狂吟十诗韵书怀并呈太博(其八)
宋末元初·杨公远
吾庐近野却依城,弹压风光藉酒兵。山色可供图画趣,泉流聊当管弦声。眼前无事方安逸,天下丰年即太平。权势从来难倚仗,祇宜孤立度浮生。
山阁夜坐有感,再拈群字
清·李寄
山月晴初见,松云散不闻。避人甘孑孑,对客敢云云。举世皆巾帼,何时再檄文。自知非孔圣,鸟兽与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