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西
送别
思乡
地理环境
写景
秋日
友情
励志

译文

在薛侯的家乡所在,位置就在五老峰的西边。
返回的路上,秦地的树木渐渐消失,到达乡村时,只见河水流淌。
望着你马匹前行的方向,耳边满是蝉鸣,心中充满离愁。
虽已呈献辞赋但仍未得到赏识,读书至今已有多少个春秋。
你应当会经过伯夷的庙宇,并登上那关城的楼阁。
在楼上你或许会想起我,向西南方向望去,那里是雍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离别时的场景,表达了对远去友人的思念和不舍。薛侯,即薛弁,是诗中的主人公,他即将回到他的故乡河东。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五老峰、秦树、河水等,将送别之情融入山水之中,营造出一种淡远而愁悒的情绪。"归路秦树灭,到乡河水流。" 这两句表明薛弁即将踏上归途,而故乡的景物似乎也在迎接他的回归。"看君马首去,满耳蝉声愁。" 描述了朋友离别时的情景,蝉鸣的声音增添了一种凄清而惆怅的氛围。"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自谦,同时也表达了对薛弁学业成就的关切。最后两句 "应过伯夷庙,为上关城楼。楼上能相忆,西南指雍州。" 描述了一种空间上的超越,诗人通过物理空间的移动来强调内心的情感联系,即便是远离,也能在精神上相互思念。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是一篇送别之作中的佳构。

岑参

395首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西安雨中诸生出候因寄德洪汝中并示书院诸生
明·王守仁
几度西安道,江声暮雨时。机关鸥鸟破,踪迹水云疑。仗钺非吾事,传经愧尔师。天真石泉秀,新有鹿门期。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寄福建杜廉访使君
元·范梈
臬府群工表,言官百世公。君王资稷契,台阁起黄龚。吴越联闽服,蛮夷偃汉风。九州诸道右,一柱众流中。虎豹精神肃,豺狼道路通。青冥行劲锐,白日贯精忠。斧绣扬秋隼,泉阿达夜蛩。壶.....
送聘儒侄秋试
宋·袁说友
八月灵槎万里秋,乘风得隽要遨头。吾家连已跻儒级,汝业今宜济巨舟。掘井莫令嗟九仞,善刀终自见全牛。儒冠岂解真相误,有志应当万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