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
日
陪
侍
御
泛
北
池
春
池
满
复
宽
,
晦
节
耐
邀
欢
。
月
带
虾
蟆
冷
,
霜
随
獬
豸
寒
。
水
云
低
锦
席
,
岸
柳
拂
金
盘
。
日
暮
舟
中
散
,
都
人
夹
道
看
。
写景
节气
春景
情感
抒情
水景
泛舟
节日
寒食节
都人看景
译文
春日池水满又宽广,阴暗时节仍能享受欢乐时光。
月光下蛤蟆显得格外清冷,霜降时獬豸也感到深深寒意。
水雾云气低垂绕着锦绣坐席,河岸柳枝轻拂过金色的盘子。
日落时分船中聚会散去,京城的人们沿着道路围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开篇“春池满复宽”表达了春季水满池塘、景色宽广的意境。“晦节耐邀欢”则是说在阴沉的日子里,也能感受到自然界的快乐和谐调。接下来的“月带虾蟆冷,霜随獬豸寒”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光中透着一丝凉意,与地面上的霜一起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略显荒凉的情境。第三句“水云低锦席”形象地将水与云比喻为华丽的织物,铺陈在池塘之上。“岸柳拂金盘”则是柳枝轻拂着岸边的金色花盘,表现了春意盎然之景。最后,“日暮舟中散,都人夹道看”展现了傍晚时分,人们乘船游玩于池塘之上,而众多行人则站在道路两旁观看这一美丽的场面。这不仅映射出古代人民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反映出了社会生活中的和谐与繁荣。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悠远,通过对春日池塘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
岑参
395首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猜您喜欢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春雪次韵(其一)
宋·李正民
寒风初淅沥,密雪遽霏微。冷敌鹅黄酒,轻沾驼褐衣。未教新柳展,且伴落梅飞。惟有翟廷尉,门前鸟雀稀。
孝感道中
清·杨彝珍
云拥春潮势,天悬晚雨声。孤烟浮市远,落照傍山明。树影围残垒,溪流绕故城。时平无战伐,日暮尚心惊。
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其二)
唐·韦庄
雕阴寒食足游人,金凤罗衣湿麝薰。肠断入城芳草路,淡红香白一群群。
风流子·南徐春暮程昆崙别驾招饮南郊外园亭同方尔止孙豹人谈长益邹程村何雍南程千一赋
清·陈维崧
来时寒食近,且近耳、讵料竟残春。正仆本多愁,何妨作达,官如不醉,遮莫伤神。见此际、酒旗斜唤客,榆叶弱萦人。燕子风前,是何言语,柳条烟里,别样腰身。名园行乐处,追欢笑,何限.....
燃灯歌
清·丘逢甲
于时佛在华鬘天,虚空顿现灯万千。一灯东飞落震旦,惟善女身灯忽传。石窟之水清且涟,男当门户女种田。种田太苦种福乐,燃灯之会结福缘。缘不虚生则有首,惟斋婆者司厥权。东村蹀躞西.....
出郭(其一)
宋·陈造
江县居人寒食下,少在县中多在野。哭声不似笑声长,丽服新妆尽游者。长郊芳草接天绿,我亦行行策罢马。盍簪命醉岂不怀,卑官出入元无假。偶来却胜特来好,触处春光可图画。几日阴寒风.....
清明日游白云山(其二)
清·丘逢甲
披云来访郑安期,卓锡兼寻景泰师。名士无聊托仙佛,神州有泪混华夷。濛濛海色闻边角,莽莽春愁上酒旗。斜日下山谋一醉,红棉开遍越王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