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梦境
记梦
春天
怀乡思人

译文

昨夜洞房里春风吹起,故友却还远隔湘江水。
短暂时分在春梦中于枕上,梦中已走遍江南数千里的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夜之中的情感流动和心灵旅程。"洞房昨夜春风起"一句,设定了一个温暖而又有些许孤独的夜晚场景,春风是生命力与活力的象征,它吹拂过空寂的洞房,似乎在唤醒某种情感。"故人尚隔湘江水",这里的“故人”指的是诗人心中的旧友或恋人,"尚隔"表达了一种空间上的距离和心灵上的渴望。湘江水常常象征着南国的风光,也是离别的标志,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现实相连。接下来的"枕上片时春梦中",诗人通过"枕上"二字,拉近了读者与诗句之间的情感距离,使得读者的情感也能随着诗人的叙述而起伏。"片时"表达了一种短暂的时间概念,而"春梦"则是对那一刻温柔感受的描绘。最后,"行尽江南数千里"一句,以强烈的动态和广阔的空间感,将诗人的内心世界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里的“行尽”意味着无尽的追寻与向往,而“江南”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理概念,既包含了自然美景,也承载着文化的记忆和情感的寄托。整首诗通过对春夜、故人、湘江水以及春梦的描写,构建了一幅关于离别、追寻与无尽向往的情感画卷。诗人的情感如同那不停歇的春风和流动的湘江水,无始无终,穿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

岑参

395首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猜您喜欢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初秋
宋·陆游
湿萤相逐照高栋,又见一年风露秋。流落江湖常踽踽,扫平河洛转悠悠。簿书终日了官事,尊酒何时宽客愁。拟倩天风吹梦去,浩歌起舞散花楼。
醉中作
宋·陆游
名酝羔儿拆密封,香粳玉粒出新舂。披绵珍䱹经旬熟,斫雪双螯洗手供。吟罢欲沉江渚月,梦回初动寺楼钟。炉烟袅袅衣篝暖,未觉家风是老农。
次韵和康丈真率之集
宋·林季仲
行步敧危老病身,胜游那敢厕荀陈。试思珠履三千客,何似风雩六七人。雪意迟疑终未决,诗筒来往莫辞频。晓窗新得东君讯,已放梅梢一点春。
归涂春晚(其三)
宋·杨冠卿
暂解征骖野水湄,卷衣上马夜何其。客愁政自不堪说,残月一声闻子规。
为人述梦诗
南北朝·王僧孺
工知想成梦,未信梦如此。皎皎无片非,的的一皆是。以亲芙蓉褥,方开合欢被。雅步极嫣妍,含辞姿委靡。如言非倏忽,不意成俄尔。及寤尽空无,方知悉虚诡。
次韵费茂和风月亭新成
宋·周紫芝
十室熙熙俗自恬,令君岂弟不多严。簿书遣吏且堆案,风月撩人时到檐。剩种幽花无限好,满倾春酒十分甜。何劳结屋深防客,清节如君有底嫌。
美少年继作
唐·唐五代小说中神仙鬼怪诗
乘鸾跨凤下昆崙,正值三星影入门。银烛高低攒宝帐,彩笺交互劝瑶尊。药灵许向人间说,《易》妙期于象外论。休忆当年陪孟德,绕梁争看酒杯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