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画
梅
二
首
(
其
一
)
春
帘
高
捲
透
疏
风
,
瘦
影
萧
萧
望
若
空
。
肠
断
不
堪
还
染
翰
,
九
霄
环
佩
夜
玲
珑
。
写景
咏物
写花
抒情
冬天的词
写风的词
赞美
梅花
思乡
离别
译文
译文:春天的帘幕高卷,透进微微的风,只见那瘦长的身影在风中摇曳,仿佛望向了空旷的天空。
译文:心痛的无法忍受,依然拿起笔墨,夜色中的九重天中环绕的玉佩闪闪发亮,宛如晶莹剔透的玲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冬日画卷,以梅花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梅花独特魅力的赞美。首句“春帘高捲透疏风”,描绘了春日里拉开窗帘,微风轻拂的情景,暗示着季节的更替与生机的复苏。然而,这里的“春”字并非实指春天,而是借喻为冬日,通过“春帘”与“疏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冬去春来的意境,预示着新的开始。次句“瘦影萧萧望若空”,则聚焦于梅花的形象。在诗人的眼中,梅花的枝干显得瘦削而挺拔,其影子在风中摇曳,仿佛是空旷中的孤影,透露出一种清冷而坚韧的气质。这里运用了“瘦影”和“萧萧”这样的词汇,不仅描绘了梅花的姿态,也赋予了它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肠断不堪还染翰”,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时的感动与情感的激荡。这里的“染翰”即是指挥毫作画,诗人似乎被眼前的景象深深触动,想要通过绘画来捕捉这份美,却又感到难以言表,心绪难平。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热情,也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无限感慨。最后,“九霄环佩夜玲珑”,将画面推向了一个更为深远的境界。九霄,指的是天空的最高处;环佩,则是古代女子佩戴的饰品,常用来形容美好的声音或形象。在这里,诗人用“九霄环佩”来形容夜晚梅花所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或是比喻梅花在月光下闪烁的美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整个画面在夜色中更加朦胧而动人,仿佛能听到梅花在风中轻轻摇曳的声音,感受到它那不屈不挠的生命力。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冬日里的一抹生机与美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沉情感和对艺术创作的热忱追求。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又咏蜀都城上芙蓉花
唐·张立
去年今日到城都,城上芙蓉锦绣舒。今日重来旧游处,此花憔悴不如初。
虎岩听竹
清·陈玉衡
虎岩名胜本天开,谁种琅玕引我来。为爱谈禅参玉版,却教送韵出花台。声疑风雨秋将半,梦到潇湘冷作回。惟有山僧饶雅趣,伴君洒落绝尘埃。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