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地点
情感
思乡
山水
秋天
怀古
雨天
写景兼抒情

译文

雨丝绵绵,风姿娇柔,站在天涯亭上,心中感到无限惆怅。
一家人因生意受到秋瘴之害,他们的归心万里随着傍晚的潮水涌动。
士兵们护送远行的人回到海界,官吏向迁徙的客人宣布了入城的桥路。
山公对此只是痛饮酣畅,怕见到醒来时两鬓斑白的衰老景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陶弼在天涯亭上所见的凄凉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受。"雨色丝丝风色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风雨交织的景象,雨丝轻柔而风儿微弱,似乎带着几分娇媚,却也透出一丝凄清。"天涯亭上觉魂消",诗人身处偏远之地,孤独之情油然而生,连精神也为之消减。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哀愁:"一家生意付秋瘴,万里归心随暮潮。"家业托付于多病的秋天,暗示了生活的艰难和前景的不确定;而归乡之心如同随波逐流的暮潮,虽强烈却遥不可及。"兵送远人还海界,吏申迁客入津桥",进一步揭示了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自己也被贬谪,只能黯然离去。最后两句,诗人借酒浇愁,暂且忘却现实的苦闷:"山公对此聊酣饮,怕见醒来两鬓凋。"这里的"山公"暗指诗人借酒消愁,像晋代的山涛那样豪饮。然而,他害怕醒来后看到岁月无情,自己的头发已经斑白。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着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仕途坎坷的深深感慨。

陶弼

219首
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卒于神宗元丰元年。年六十四岁。倜傥知兵,能为诗,有“左诗书,右孙吴”之誉。庆历中(1045年左右)杨畋讨湖南猺,授以兵,使往袭,大破之。以功得朔阳主簿,调朔阳令。两知邕州,绥辑惠养,善政甚多。进西上阁门使,留知顺州。交人袭取桄榔,弼获间谍,谕以逆顺,纵之去,终弼任不敢犯。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改东上阁门使,未拜,卒。弼的著作,本有集十八卷,今仅存《邕州小集》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事迹见《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铭》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