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鹿
写景
地点
咏物
怀古
情感
友谊
秋节
分名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拜访寺庙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归路临兰若”点明了诗人返回寺庙的路径,这里的“兰若”指的是佛寺,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接着,“仍馀揽胜情”则表达了诗人对探索美景的渴望,即使是在熟悉的环境中,这种好奇心依然存在。“云烟携客至,麋鹿夹僧迎”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云烟、麋鹿、僧人融入画面中,构成了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卷。云烟仿佛是大自然的使者,引领着访客来到寺庙;而麋鹿与僧人的互动,则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宗教之间的和谐共处。“经罢龙收雨,斋馀马趁晴”描绘了寺庙内的一幕,雨后的清新与晴天的明媚形成对比,经文诵读完毕后,雨水似乎也停止了,而斋饭之后,马匹在晴朗的天气下悠闲地行走。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也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最后,“重来非漫约,诸衲记深盟”表达了诗人对这次访问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厚情感基础的重逢。这里的“诸衲”指的是僧侣们,他们之间的约定和盟誓,象征着深厚的情感纽带和共同的信仰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融合,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