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
龙
园
雨
后
作
竹
缭
繁
烟
湿
,
门
涵
新
水
生
。
虹
明
残
雨
断
,
云
散
殷
雷
轻
。
白
鸟
淩
江
下
,
青
山
带
郭
横
。
平
沙
容
散
步
,
风
物
眼
双
明
。
写景
山水
写雨
自然
平沙
写鸟
秋天
译文
竹林缭绕着繁密的烟雾,显得湿润而沉静,门前的新水潺潺流淌,生机勃勃。
彩虹在残雨后显现,明亮而短暂,云层散去后,雷声变得轻柔。
白鸟在江面上翱翔而下,青山如带般环绕着城郭,横亘眼前。
在平坦的沙滩上悠闲漫步,眼前的风景令人眼前一亮,双目清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伏龙园的清新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之美。首联“竹缭繁烟湿,门涵新水生”,开篇即以竹林与烟雾交织的景象,以及门前新生的积水,营造出一种湿润而生机勃勃的氛围。竹子在烟雾中显得更加繁茂,仿佛被雨水滋润得更加翠绿;门前的水面则映照着四周的景致,增添了几分静谧与清新。颔联“虹明残雨断,云散殷雷轻”,进一步描绘了雨后的天空景象。雨后初晴,彩虹横跨天际,色彩斑斓,照亮了残余的乌云,雷声也变得轻柔,似乎大自然正在恢复平静。这一联通过彩虹和雷声的变化,展现了雨后天空的宁静与美丽。颈联“白鸟凌江下,青山带郭横”,转而描绘了江面上飞翔的白鸟和远处横亘的青山。白鸟在江面上自由翱翔,与江水相映成趣,展现出生命的活力;而青山则静静地横卧于城郭之外,既为城市增添了自然的气息,又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自然与人类居住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尾联“平沙容散步,风物眼双明”,最后以平沙和散步的情境收束全诗。平沙上可以悠闲地散步,感受脚下的柔软与大地的广阔;同时,诗人眼中所见的风物皆明亮清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切喜爱与赞美。这一联不仅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也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伏龙园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变幻莫测而又和谐统一的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慨与欣赏。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广落花诗三十首(其十三)
明末清初·王夫之
乾净青莎一片阴,君无去此豢饥禽。人生自古皆惶恐,天下如今半绿林。曀日终风舟汎汎,水深河大雨淫淫。旧家枝叶同乡土,好听黄鹂作羽吟。
西安雨中诸生出候因寄德洪汝中并示书院诸生
明·王守仁
几度西安道,江声暮雨时。机关鸥鸟破,踪迹水云疑。仗钺非吾事,传经愧尔师。天真石泉秀,新有鹿门期。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舟入罗旁之水将访西宁张明府有作(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溪尽山城出,高高在乱峰。厓飞千树瀑,石响一林钟。叶落传人语,沙乾失虎踪。夕阳茅店外,樵影下寒松。
赋得弱柳鸣秋蝉
隋末唐初·李世民
散影玉阶柳,含翠隐鸣蝉。微形藏叶里,乱响出风前。
和赵茂州即事六首(其三)
宋·郭印
人事都无喜宴安,懒于喧处竞追攀。惊残午梦风推户,压尽炎威雪满山。无主岩花时解笑,近人林鸟亦知还。应怜朝市区区者,方寸何曾顷刻闲。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