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
宿
宿
山水写景
描述旅程
情景
壮志抒怀
悼念行旅

译文

水怪在船头奔腾,船后的潜蛟发出吼声。
巨大的石头森然矗立在我的左侧,白色的波浪喷涌向我打来。
轻巧的船像飞梭一样快速行驶,中间只留一条线般的缝隙可以通行。
船工划水前行,划船的势头与雷霆相斗。
急忙调整船舵以应对险情,赑屃(一种神兽)伸长脖子和喉咙。
突然间一声巨响,生死就在这个清白的日子里被判定。
传说中这个惊险的滩涂,常常有商旅翻船。
禅家指引迷途的人,莲花工艺则精雕细琢。
两根柱子屹立中央,呼吸之间如同金石般的奏鸣。
回想起下滩时的情景,双眼注视着前后。
彼此之间的距离只有一发之隔,避险就像避开恶臭一样。
三位老人看了都变色,更何况是粗陋的仆人和童仆呢?
南方的山水景色非常美丽,到处都适合留宿。
即使是在堂前也有箴言告诫,何必要去建溪冒险呢?
即使在平地也会波澜兴起,祸福总是巧妙地凑在一起。
我们的足迹都是宿命安排的缘分,平生依赖上天的保佑。
日午时分恶风平息,城池近在眼前,惊魂才得以收回。
且看那石头上的鸟,正在浪花中翱翔捕食。

赏析

这首清代诗人顾嗣立的《弥陀滩》描绘了一幅惊险刺激的水上行舟图景。诗中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船行于湍急的弥陀滩上的险象:船头水怪奔腾,船后潜蛟怒吼,巨石林立,白浪翻滚。轻舟如梭,船夫奋力划桨,与雷霆之势相抗。在生死一线之间,船只急转舵,仿佛赑屃(传说中的龙)伸颈欲跃。惊涛骇浪中,一声巨响,生死瞬间分明。诗人借此场景警示过往的商人和行人,弥陀滩曾多次导致船只倾覆,是行旅者的险途。佛教徒将此视为迷途,甚至在岸边刻莲花图案以示警戒。滩上有双柱矗立,象征着佛力庇护,提醒人们谨慎前行。回首过往,险滩间的抉择如同避开恶臭般小心翼翼。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者也会面色大变,更不用说那些年轻的仆从。然而,诗人也表达了对山水乡间的欣赏,认为即使危险,沿途景色依然值得停留。他引用“垂堂尚有箴”,暗示此处仍有教训可取,为何还要匆匆过而不留?他感叹平地也能掀起波澜,暗示人生祸福无常。诗人认为,每一次的经历都是宿命所定,自己一生都依赖天佑。午后风平浪静,临近城镇,他的心情也稍有缓和。最后,他以石上鸟儿戏水的画面作结,展现出一种超脱的宁静。总的来说,《弥陀滩》通过描绘舟行险境,寓言人生的起落,既有紧张刺激的场景描写,又有深沉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