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
仙
馆
长
溪
新
雨
色
如
泥
,
野
水
阴
云
尽
向
西
。
楚
客
天
南
行
渐
远
,
山
山
树
里
鹧
鸪
啼
。
写景
秋景
写水
地点
玉仙馆
动物
鹧鸪
情感
思乡
离别
译文
雨后长溪水色浑浊如泥
野外的水流和阴云都向西迁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景象,长溪中新下的雨水浑浊如泥,野水被阴云笼罩,似乎都向西流去。诗人以楚客自称,表达了自己在遥远南行旅途中的孤独与渺茫。山间树木之中,只有鹧鸪鸟儿的啼叫声打破了周遭的寂静。诗中的意象丰富而深邃,以“长溪新雨色如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淡漠而深远的情绪。接着,“野水阴云尽向西”则加强了这种情感,似乎时间和空间都在向着某个方向流逝。“楚客天南行渐远”,这里的“楚客”指的是诗人自己,是对自我身份的一种定位,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游子般的孤独与漂泊。至于“山山树里鹧鸪啼”,则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通过鸟儿的啼叫声,更凸显了人在大自然中的渺小和寂静。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是一幅充满哲理的山水画卷。
张籍
441首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猜您喜欢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怀净土诗(其七)
元末明初·梵琦
莲宫只在舍西头,易往无人著意修。三圣共成悲愿海,一身孤倚夕阳楼。秋阶易落梧桐叶,夜壑难藏舴艋舟。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唤去来休。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中秋西桥饮酒和卢申之韵
宋·赵肃远
翠蘋风起落残红,秋月正圆秋气中。但怪肩吾轮桂长,未容文举酒樽空。帆归南浦潮回北,人散西桥斗转东。乌鹊高飞惊远目,误疑天际有来鸿。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宋·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晚步
宋·真山民
未暝先啼草际蛩,石桥暗度晚花风。归鸦不带残阳老,留得林梢一抹红。
江行杂咏(其一)
清·邓汉仪
江州解缆客途长,三日西风逼建康。试问谁人镇姑孰,青山牛渚满斜阳。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