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渠
行
送
别
福
建
参
议
李
著
作
器
之
我
来
石
渠
五
十
六
,
双
鬓
如
蓬
腰
未
曲
。
岂
为
健
笔
有
徐
庾
,
自
数
来
时
六
十
五
。
谁
解
辛
苦
续
子
虚
,
长
安
有
客
四
十
馀
。
已
成
老
翁
不
肯
去
,
青
藜
当
户
夜
读
书
。
东
观
丈
人
起
遐
想
,
无
为
岁
月
空
踟
蹰
。
去
作
诸
侯
老
宾
客
,
可
无
绿
水
兼
红
蕖
。
我
家
东
下
才
百
里
,
钓
螺
一
曲
清
无
滓
。
草
堂
为
筑
荔
枝
斜
,
濯
锦
江
头
有
如
是
。
子
思
子
方
道
为
尊
,
南
国
佳
人
如
秋
云
。
不
知
公
侯
有
朱
箔
,
要
问
常
州
李
著
作
。
送别
怀古
写人
写景
读书
抒情
赞美
地点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光朝所作的《石渠行送别福建参议李著作器之》。诗中,诗人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李著作的离别之情。他提到自己已经五十六岁,形容自己双鬓斑白,身体虽未显老态,但感叹岁月不饶人,即将步入六十五岁的年纪。他感慨自己并非仅为健笔而忙碌,而是因为对学问的热爱和对朋友的牵挂。诗人借用“续子虚”的典故,表达对友人的期待和鼓励,希望他在长安能继续努力,如同四十多岁的长安客人一样。他自比为深夜读书的老翁,不愿放弃学习,体现出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同时,他还想象友人将来可能成为诸侯府中的宾客,生活富足,有美景相伴。最后,诗人回忆起自己家附近清幽的环境,如钓螺曲水和荔枝树下的草堂,以及南国佳人的美丽,以此寄寓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他以子思的典故,暗示友人应保持尊贵品格,同时也流露出对常州李著作的敬意,询问他的近况。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有对学问与生活的独特见解,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