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

西
西
西
写景
山水
秋景
写雨
赞美
名胜
桂林
西峰
晚照
自然风光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吕思诚的《桂林八景(其三)西峰晚照》,描绘了桂林西峰在傍晚时分的壮丽景色。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诗人细腻的情感。首句“西峰西向桂林西”,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西峰的位置,点明了地点。接着,“数点晴云落照低”描绘了夕阳余晖洒在晴空中,几朵白云被染上了金边,画面温馨而宁静。“绝岳倚空排宝戟,斜晖转树绕雌蜺”两句,将西峰比作排列的宝戟,形象地表现了山峰的挺拔与壮观;“斜晖转树绕雌蜺”则通过夕阳的斜照,描绘了树木在光影交错中呈现出的美丽景象,雌蜺(虹)环绕,增添了画面的神秘与浪漫。“锦纹零乱霞前映,翠影参差雨后迷”进一步描绘了夕阳下,霞光与山色交织的景象,锦纹般的色彩在霞光映照下显得更加斑斓,雨后的翠绿山影在光影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朦胧之美。最后,“还似岘山诗酒客,醉来听唱《白铜鞮》”以岘山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向往,仿佛自己也成为了那诗酒风流的客,沉浸在这份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中。整首诗通过对桂林西峰晚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想象,营造了一种诗意盎然、意境深远的艺术氛围。

吕思诚

14首
元朝名臣。历任侍御史、集贤院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湖广参政、中书参知政事、左丞转御史中丞、国子监翰林学士、翰林国史院检阅官及编修等职,曾参与编修过辽史、金史、宋史三史。其人性情刚直、倔强,直言敢谏、秉公办事。主要著作有《介轩集》、《两汉通纪》、《正典举要》、《岭南集》等

猜您喜欢

西阁雨望
唐·杜甫
楼雨沾云幔,山寒著水城。径添沙面出,湍减石棱生。菊蕊凄疏放,松林驻远情。滂沱朱槛湿,万虑傍檐楹。
永乐甲辰之秋岳阳方豸史佺按辔赤水偶得一联云云生石洞重阴合雨过峰峦积翠深索余足之因而赋此
明·陈煇
曙色濛濛结远林,半空鸟道挂危岑。云生石洞重阴合,雨过峰峦积翠深。揽辔观风询异俗,看山抚景动新吟。挥鞭笑指来时路,一道清风洒素襟。
休宁汪进士枉顾定山有诗和之
明·庄昶
留君五日溪云坐,共看溪云且莫归。诗思两人秋澹澹,老怀连夜雨霏霏。菊还恋节移盆瘦,蟹略经霜送酒肥。倘肯重来须记取,桃花流水是柴扉。
与太常典簿顾谨中题画二首(其二)
明·董纪
滕王高阁倚江浔,画栋珠帘岁月深。南浦西山晴复雨,后人朝暮几登临。
游小金山
明·何孟伦
十二栏干俯碧流,偶来乘兴此追游。灵岩环瞰千山迥,郁水遥分一派收。云共昙花閒梵钵,月将潭影纳虚舟。江涵竹树苍烟合,海气山岚不断秋。
平坡
明·何景明
晚眺平坡上,苍茫万壑前。一僧行树杪,诸客到寒天。险骇将崩石,清怜乍坼泉。翠华公主塔,缥缈碧山巅。
复游烟雨楼(其二)
清·爱新觉罗·弘历
果然名实善相随,百尺高楼悦目时。试看浅烟方淡荡,便教不雨也迷离。
看缙云山图
唐·李翔
谓见仙都二十年,忽逢图画顿欣然。云岩不似人间世,物象翻疑洞里天。迥压鳌头当海眼,直侵鹏路倚星躔。顶湖纵去无多地,空见霜流百丈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