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
字
木
兰
花
愁
丝
万
缕
。
缭
绕
樽
前
飞
不
去
。
自
是
情
深
。
寂
寞
闲
窗
倚
素
琴
。
检
书
覆
茗
。
灯
火
寒
宵
同
说
饼
。
此
去
他
乡
,
盼
煞
秋
风
桂
早
香
。
情感
思乡
秋天
写景
写琴
桂花
离别
怀古
读书
秋节
赏析
这首《减字木兰花》由清代诗人张玉珍所作,情感细腻,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愁绪与对远方的思念。“愁丝万缕”,开篇即以“愁丝”比喻心中纷乱的情感,形象地展现了愁绪之多,难以排解。“缭绕樽前飞不去”,进一步描绘出愁绪在酒宴前盘旋不去的情景,暗示主人公在欢聚中仍难以摆脱内心的忧愁。“自是情深”,直接点明了愁绪产生的根源——深厚的感情。“寂寞闲窗倚素琴”,通过描写主人公独自倚靠在素琴旁的场景,表现了她内心的孤独与寂寞,琴声或许能暂时抚慰心灵,但无法真正驱散愁云。“检书覆茗”,在寒夜中翻阅书籍,茶香四溢,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温馨感,也暗示了主人公在寻求知识的慰藉,试图从书中寻找解脱之道。“灯火寒宵同说饼”,在寒冷的夜晚,灯火下与人共话家常,分享美食,看似温暖的场景,却反衬出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被理解的情感。“此去他乡,盼煞秋风桂早香”,表达了主人公对未来的担忧与期待。她离开熟悉的环境前往他乡,心中满是对秋风中桂花早香的期盼,既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是对未来未知生活的不确定与忧虑。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复杂的情感世界,从愁绪的缠绕到对远方的思念,再到对未来的憧憬与担忧,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层次和深刻的心理活动。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