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
写景
怀古
战争
读书
抒情
赞美
山水
边塞

赏析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陈维崧所作,名为《哨遍·读彭禹峰先生诗文全集竟跋词卷尾兼示令子中郎直上两君》。诗中充满了对彭禹峰先生作品的赞赏与感慨,以及对其人格魅力的描绘。诗中提到的“自古穰城”、“从来宛叶”,描绘了穰城和宛叶地区的历史地位和自然风光,暗示了彭禹峰先生作品中蕴含的历史与地理知识。接着,“有千年、诸葛卧龙冈,萧萧英魂霸气”一句,借用了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故事,表达了对彭禹峰先生才情与气魄的赞美。“其西引武关,商于六百,昔人以战为儿戏”、“其南控襄樊,析郦房竹,常产畸人烈士”等句,通过描述穰城周边的地理位置,进一步强调了穰城的战略重要性,并暗含了对彭禹峰先生作品中展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敬仰。“公也生值乱离时。好说剑、谈兵射且骑”、“须作猬张,箭如鸱叫,言天下事”等段落,描绘了彭禹峰先生在动荡时代中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展现了他作为军事家和文学家的多面才能。“噫此世何为。岩疆好以公充饵。僰爨牂牁地,鬼燐生、鼓声死”等句,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以及对彭禹峰先生作品中所体现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认同。“犹记靖州城,连营贼火,楚歌帐外凄然起。公左挈人头,右提酒瓮,大嚼辕门残胔”等段落,通过具体的历史场景,展现了彭禹峰先生在战争中的英勇形象和对胜利的渴望。“奈缚他、乌获矐渐离。则女子、佣奴尽胜之。论通侯、羊头羊胃”等句,进一步赞扬了彭禹峰先生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对社会底层人物的理解和尊重。最后,“吾读公也全集,有刀声戛触,人声嘈囋,舞声綷䌨,更杂筑声凄异。忽然牛饮酒池声,又鬼声、啾然林际”等段落,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声音描写,展现了彭禹峰先生作品的丰富性和感染力,以及对读者情感的触动。整首诗通过对彭禹峰先生及其作品的深情赞颂,不仅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也体现了对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与欣赏。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