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
写景 夏天
抒情
写鸟

赏析

这首《蝶恋花·夏日睡起即事》描绘了夏日午后,一位女子在慵懒醒来后所见的庭院景象。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特有的宁静与生机。首句“几日戎葵阶下长”,以“戎葵”(即蜀葵)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同时也为夏日的场景定下了基调。接着,“烟腻吴天,难得心情爽”两句,通过描写天空的烟霭和女子难以平静的心情,营造出一种既朦胧又略带忧郁的氛围。“风袅茶烟斜翠幌,燕雏争把香泥抢”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微风轻拂,茶香缭绕,翠绿色的窗帘随风轻轻摇曳;燕子幼雏在空中追逐嬉戏,不时抢夺着泥土,为这静谧的夏日增添了几分活泼与生机。“窗小绿阴偏簸荡”一句,通过窗户的狭小与窗外绿荫的摇摆,进一步强调了夏日的炎热与自然界的动态美。“梦觉循墙,暗地闲来往”则展示了女子在梦醒后的悠闲与探索,她沿着墙壁缓缓行走,探索着周围的环境,内心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与期待。最后,“谁打楼前铜砌响,熟梅自落中门上”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巧妙地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庭院深处的声音——铜制台阶的响声,以及熟透的梅子自行掉落的情景。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夏日的宁静与和谐,以及自然界中生命的循环与美好。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捕捉了夏日午后的宁静与生机,以及人物内心的微妙情感变化,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广落花诗三十首(其十三)
明末清初·王夫之
乾净青莎一片阴,君无去此豢饥禽。人生自古皆惶恐,天下如今半绿林。曀日终风舟汎汎,水深河大雨淫淫。旧家枝叶同乡土,好听黄鹂作羽吟。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
雨中(其三)
元末明初·蓝仁
燕仆多空垒,莺僵在远林。春霜晴不久,社雨冷难禁。妄动徵前失,深藏异此心。故山栖老鹤,永夜自长吟。
咸阳逄卜师颜照磨
明·殷奎
故人已别十年过,衰鬓相逢半已皤。共挽客衣怜道路,又持使节傍关河。归来西掖清光近,坐对南山爽气多。庭下鸟啼人吏散,紫薇花发柰君何。
高宗皇帝挽词(其三)
宋·韩彦质
八秩归希有,三灵感具衣。鼎湖龙已远,汾水雁空飞。羽卫愁无色,风云惨不晖。惟馀功与德,千古叹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