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
乡
春
·
秦
对
岩
携
具
寄
畅
园
举
填
词
第
三
集
银
甲
闹
时
偏
悄
,
绿
水
昏
时
胜
晓
。
双
粲
枕
,
百
娇
壶
,
好
景
世
间
都
少
。
人
对
烛
花
微
笑
,
袖
向
蘋
风
轻
舀
。
玉
山
倒
,
脸
波
横
,
酒
痕
一
点
红
窝
小
。
抒情
写景
写水
写人
怀古
婉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宴饮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的情感与氛围。首先,“银甲闹时偏悄,绿水昏时胜晓”两句,以“银甲”和“绿水”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暗示了宴会的开始并非在明亮的白天,而是在夜晚,增添了几分神秘感。“双粲枕,百娇壶,好景世间都少”,进一步描绘了宴会上的装饰与美酒,以及这难得一见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这场聚会的珍视与赞叹。接着,“人对烛花微笑,袖向蘋风轻舀”,这两句通过人物的动作与环境的细节,展现了宴会中的温馨与和谐。人们在烛光下微笑,轻轻舀取着酒水,这样的场景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交流。最后,“玉山倒,脸波横,酒痕一点红窝小”,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饮酒后的状态,玉山倒喻指酒醉,脸波横形容酒后红晕的脸颊,酒痕则点明了饮酒的痕迹,这些细节生动地刻画了宴会上的欢乐与放纵,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态度的欣赏与赞美。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生活真谛的深刻体悟。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