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
清
波
摘
遍
·
芡
江
妃
水
戏
,
龙
女
夜
游
,
遗
下
鲛
盘
波
面
贮
。
匀
圆
松
软
,
颗
颗
枝
头
绽
新
雨
。
谁
家
女
。
粉
裙
一
色
,
银
浦
三
更
,
船
溯
空
明
烟
外
语
。
为
爱
鲜
妍
,
争
向
微
茫
,
遵
岸
寻
取
。
搴
宿
莽
。
苞
作
猬
毛
暗
磔
,
实
爱
鸡
头
初
乳
。
剖
罢
万
斛
晶
丸
,
零
乱
川
浒
。
添
娇
嫭
。
那
数
云
子
彫
菰
,
偏
宜
玉
纤
幽
俎
。
只
怕
如
珠
秋
露
,
采
时
休
误
。
写物
写水
写花
赞美
咏物
情感
思乡
赏析
这首《泛清波摘遍·芡》描绘了江南水乡采摘芡实的生动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江妃水戏,龙女夜游”,开篇以神话般的想象,将江水拟人化,仿佛江水在夜晚嬉戏,龙女在水中游玩,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遗下鲛盘波面贮”,鲛人所遗下的盘子在水面闪耀,暗示着水中的宝藏与美丽。接着,“匀圆松软,颗颗枝头绽新雨”,描绘了芡实成熟后,一颗颗饱满、柔软、圆润的果实从枝头绽放,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礼物,新雨过后,更加显得生机勃勃。“谁家女。粉裙一色,银浦三更,船溯空明烟外语”,画面转向了采摘者的形象,一群身着粉色裙子的女子,在月光下的银色河面上划船,她们在轻声交谈,似乎在分享着对美好事物的发现与喜悦。“为爱鲜妍,争向微茫,遵岸寻取”,表达了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热爱与追求,即使是在微弱的光线中,也要沿着岸边寻找那些美丽的芡实。“搴宿莽。苞作猬毛暗磔,实爱鸡头初乳”,描述了采摘的过程,人们小心翼翼地采摘着包裹在刺丛中的芡实,如同鸡头初乳般珍贵。“剖罢万斛晶丸,零乱川浒”,当芡实被打开,晶莹剔透的果实散落于岸边,仿佛是无数颗珍珠洒落人间,增添了无限的光彩。“添娇嫭。那数云子彫菰,偏宜玉纤幽俎”,最后,将芡实比喻为云朵雕刻的菰米,适合用玉手细细烹制,体现了人们对美食的精致追求和生活情趣。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与人们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充满了诗意与生活的韵味。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