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山
流
水
·
即
席
别
吴
门
诸
子
偕
园
次
返
梁
溪
并
呈
伯
成
先
生
西
风
落
拓
阖
闾
城
。
有
留
侬
、
白
帢
红
筝
。
细
雨
落
檐
花
,
吴
王
宫
外
鸡
鸣
。
屏
当
好
、
嫩
橘
鲜
橙
。
瓯
如
雪
,
真
珠
药
玉
齐
倾
。
三
两
狂
夫
,
趁
筝
琶
未
歇
,
促
拍
调
俱
成
。
閒
评
。
相
逢
作
达
耳
,
人
世
事
、
落
絮
浮
萍
。
枫
桥
下
、
几
船
夜
火
,
一
派
寒
更
。
奈
酒
醒
、
人
又
趱
离
程
。
早
潮
平
,
报
道
山
泉
待
我
,
凉
梦
先
萦
。
尽
残
年
,
渔
蓑
茶
灶
寄
浮
生
。
秋天
西风
情感
思乡
怀古
抒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苏州古城的秋日景象,以及与友人的离别之情。开篇“西风落拓阖闾城”,以西风起兴,勾勒出古城的萧瑟之感。接着“有留侬、白帢红筝”,通过人物服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古朴而略带浪漫的氛围。“细雨落檐花,吴王宫外鸡鸣”两句,将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巧妙结合,细腻地描绘了雨中花落、晨鸡报晓的场景,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历史的沧桑。接下来,“屏当好、嫩橘鲜橙。瓯如雪,真珠药玉齐倾”几句,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宴席上的美食佳肴,以及主人的热情款待。“三两狂夫,趁筝琶未歇,促拍调俱成”描绘了宴会上音乐的热闹与欢愉,通过“三两狂夫”的形象,表现了聚会的轻松与自由。随后,“閒评。相逢作达耳,人世事、落絮浮萍”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感慨,以及与朋友相聚时的豁达态度。“枫桥下、几船夜火,一派寒更”则将视线转向夜晚的枫桥,通过夜航船只和寒夜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最后,“奈酒醒、人又趱离程。早潮平,报道山泉待我,凉梦先萦”表达了酒醒后面对离别的无奈与不舍,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友情与离别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