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佳节
婚庆
抒情
写人

赏析

这首《贺新郎·为徐晋遗催妆》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一幅喜庆而细腻的婚嫁场景。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新婚之夜的温馨与喜悦。“双绾同心结”,开篇即以“双绾”之结象征着新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与永恒承诺。“喜今夜、新人二九,残年腊八”,点明了时间背景,将婚礼置于年末岁尾,增添了节日的氛围。接下来,“几队纱笼徐引导,光漾黄金跳脱”描绘了婚礼的盛况,纱笼的光亮与金饰的闪耀交织出华丽的画面。而“何况是、玉人如月”则以比喻手法赞美新娘的美丽,如同皓月般皎洁。“小捉养娘帘底间,问徐公、城北人争说”,通过养娘在帘后询问,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新人的好奇与祝福。接着,“灯下看,果英发”描绘了婚礼现场的灯火辉煌,以及新人的风采。最后,“天公更自风流绝”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婚礼的喜庆相映成趣。“响琼签、且烦青女,细飘珂雪”,以“琼签”、“青女”、“珂雪”等意象,描绘了冬日的清新与宁静,增添了一份浪漫与雅致。词人通过“为验谢娘才调好,故把吴盐轻撒”这一细节,巧妙地赞美了新娘的才华与气质。同时,“不须虑、铜舆街滑”则体现了对婚礼顺利进行的美好祝愿。“我识李谟吹笛手,但今宵、凤竹休频擪”,这里引用了李谟吹笛的故事,表达了对音乐艺术的欣赏与期待,同时也寓意着新人生活的和谐与幸福。最后,“枕函上,印红颊”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新人共枕的美好画面,充满了温馨与甜蜜。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婚礼的热闹与喜庆,也蕴含了对新人美好未来的祝福与期待,是一首充满情感与艺术魅力的作品。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